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15章 庆历新政

“而且宋朝建立后,不抑制土地兼并,百姓负担沉重。纳税户除按规定的数量纳税,还有丁口赋、各种杂变之税、徭役等等。

我们之前说过王朝后期灭亡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大部分朝代在初期就是抑制兼并的,只是随着时间发展,朝廷把控不住了。

宋朝是从一开始就不抑制,只是朝廷对于起义的态度一般都以招安为主,最后起义的人就是冲着被招安去的,形成了一条‘起义产业链’,所以这种农民起义都不成气候。

明?朱元璋:说真的,宋是真的有钱,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差距太大。咱还想知道他们的钱是怎么弄的这么多的。

赵祯:“这位明太祖,我们商税多,农业税少。收税不能只盯着农民,商业富户也不能落”

“是的,两宋的商税占比最大,北宋时期,工商税占百分之70,南宋时候接近百分之85。

宋朝虽然对外战争不利,但是文化、科技、商业、手工业等等都空前繁荣,商业街区繁华,人口众多,城市规模也大。

商品交易量大增,促进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诞生。

科技发展迅速,航海、纺织、陶瓷、造纸等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又不禁海,商品能够远销海外。

商人的财富又通过高税率的商税进到了国库,还有农业税和其他杂七杂八税,国库充盈。

所以总体看起来还是比较繁荣,百姓生活还是比较幸福的。”

赵祯的嘴角越来越压不住了,一首以为大宋跟其他朝代比起来特别弱,原来我们还是有优点的(逐渐飘飘然)。

“仁宗陛下即位初期,情况更加严重了,盗贼流寇也越来越多,甚至京畿周朝都有。

同时,还有外敌不断侵扰,北宋军队软弱涣散,战争耗费了巨额的财力和人力,但每每以失败告终。”

“宝元元年,党项族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与宋朝的关系正式破裂。

次年,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军,这就是三川口之战。

康定二年,李元昊又进兵渭州,韩琦派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出击,于好水川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阵亡,折兵万余,这就是好水川之战。

庆历二年,李元昊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进抵定川寨,宋夏会战,宋军大败,大将葛怀敏与部将等16人战死,丧失9400余人,这是宋夏定川寨之战。

除了西夏之外,在真宗朝澶渊之盟后一首相安无事的契丹也遣使求关南之地。

最终,陛下遣富弼为使者,与辽国和谈,每年增银、绢各十万匹、两,两国问题才得以解决。

各种矛盾交织,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好。仁宗陛下在形势推动下,总算开始行动了。”

赵祯:这怎么听着像是我不愿意,被人推着走一样。

宋?赵匡胤:朕真是服了你们了!怎么有这么不争气的后代!

赵祯:太祖啊我不是你的后代,但我不敢说。

明?朱棣:仁宗朝打仗都没打赢过,改革也没搞成功,最后居然被称为千古第一仁君。

范仲淹:“官家乃是千古仁君的典范。”

明?朱棣:真仁(窝囊),大臣进谏口水都喷脸上了都不处罚,果然是个好人。

赵祯:我怎么觉得你在阴阳怪气。

赵祯:“那是肯定不能跟你家杀救国之臣的后代比。”

明?朱棣:.........他现在己经不是我们老朱家的人了。本来想阴阳他一下,反被人阴阳了。

“庆历三年,西边战争停止,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枢密副使,又提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

八月,罢免副宰相王举正,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仁宗多次召见范仲淹、富弼等人,征询天下大事。范仲淹认为事有先后,朝廷陈弊积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赵官家又赐给他亲笔写的诏书,又为这件事打开天章阁,召集二府的大臣按条奏对。退朝后,范相公作《答手诏条陈十事》上疏。”

赵祯:“是的,就是这个时候了。朕现在刚刚召见他们两个,还没开天章阁呢。”

“在吏治改革方面,严明官吏升降,破格提拔政绩优秀的官员,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

限制官员滥进,限制中上级官员的特权,防止权贵子弟垄断官位。

慎重选择地方长官,严格依照政绩升迁,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奖励能员,罢免不才。

改革科举,从重诗赋改为重策论,保证录取的学生都有真才实学。

还重新规定了官员按等级给公田,使他们有足够的收入养活自己,防止贪赃枉法。”

“在农业方面,加强农桑立法,把农业的好坏作为考察官员的重要内容。

范相还主张合并户口少的县,减少其他人的徭役。还主张裁减朝廷的奢侈消费,做饭均赋税,宽徭役,减轻人民负担。”

“在军事上,范相公主张恢复府兵制,但是因为辅臣反对,没有实行。”

“还有厉行法治,提出今后颁布条令要事先详议,审议后在颁布天下。推行之后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更改。

落实朝廷惠政,要求朝廷必须要取信于民,如果有人拖延违反赦文推行,就要从重论罪,还要派遣使臣监督。”

范仲淹:“徐姑娘,这些政策在之后推行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问题,才导致失败的。”

“问题倒是没有,后面失败是因为步子迈的太大了,没有章法,再加上赵官家没有坚定的站在你们身后。

跟赵官家提个醒,改革这种事情,就得像秦孝公支持商鞅那样,中间不能犹豫,不然半途而废,不仅会害了你的臣子还会把局面弄得更糟。

还有,皇帝不能太宽仁,该杀人的时候还是要杀人的,别把你们不杀士大夫这一条来当借口,你既然都决定要改革了,对于阻挡你改革的人,就要好好查查,查到什么犯罪事实,就要按法办他,千万不要有恻隐之心。”

汉?刘彻:做皇帝怎么能宽仁呢?你要压的住你的臣子们啊。

汉?刘恒:彻儿说得对,不能让你的臣子们拿捏住了,这事朕有经验,不能让大臣们看穿你的心思,而且你要有魄力一点。

明?朱元璋:杀伐果断一点。你看咱,就没有人敢在咱的脸上蹦哒,你就是太好说话了。

明?朱棣:爹您也不能那么狠说一不二的,不然在您的威压之下,都没人敢跟您说真话了,谏言都不敢有。

明?朱元璋:咱知道要你说,咱还有咱的标儿呢。

宋?赵匡胤:赵祯,好好学学其他皇帝

赵祯看着公屏上的发言,自己太好说话了吗,可我也不是别人说啥都信的啊。

“朕明白了。徐姑娘,刚才说朕会害了自己的臣子,是谁?范仲淹吗?”

“新政最后演化成了朋党之争,你也开始怀疑范相公是不是在结党,但最终也没有对这个言论做出反应。新政的主要官员都被外放,范相公一路被贬,最终在贬谪路上病逝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