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堂屋里还有客人,李秀芳恨不能现在就把灶烧起来,继续她的煎饼大业,666文,那可是666文啊!
666文钱,镇上码头扛包的短工,一天的工钱是60到80文,她做煎饼可比扛包轻松,这钱竟然还赚的更多?
李秀芳有些不解,但不妨碍她因为赚到钱而感到高兴。
林牧林汐两人只卖早食,要是中午、下午也继续售卖,岂不是能赚更多?现在的酸菜饼子说不定还不够卖呢~!
心情有些激动的李秀芳在厨房里转来转去,转着转着就看到门口才砌了一半的面包窑雏形。
“对了,小汐,你这叫什么来着?面包窑?是要用面团包点什么来烤吗?”
面包?用面包什么烤?
林汐大脑短路了一下,习惯了面包这个词汇,当时就脱口而出了,没想到李秀芳是这样理解面包。
顺着李秀芳的思路,林汐一想,嘿,这还真是,面包可不就是面粉包点馅儿放进去烤么?与此同时,她还发现了一个问题。
“大伯娘,你怎么知道这是用来烤制食物的?”
“你昨儿个和你大伯唠这东西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听着呀,你这样的窑,不是用来烤东西就是要用来烧东西的嘛~”
“是呢,以后做煎饼的时候,还可以用这个面包窑烤饼子。”
只做酸菜饼子,赚的是口袋里的银钱相对宽裕的人的钱,但也有那些围过来,想吃白面饼子但舍不得花上五文钱吃酸菜饼子的船工,林汐打算先用这面包窑制作2文一块的普通白面饼子。
2文钱,的确不多,但那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呀!更何况面粉的制作成本和饼子的售卖价格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不就是火烧馍吗?”
李秀芳立即就想到了她会做的另一种面食。
听到李秀芳说出这个名字,林汐点了点头,听到火烧馍她并不惊讶,这种传统面食,本就是从北方流传下来的,在资源匮乏的时代,大家想出来的一种制作面食的方式罢了。
“这个好!这个不费油!那得让你大伯赶紧把这面包窑给做好!”
按照现在这个用油的速度,家里的存货恐怕没几天就要用完,做酸菜饼子还得花钱买油,又是一笔额外的成本,火烧馍是面团首接放进去烤,用不了一点油!
李秀芳一激动,就忍不住高声了些,隔着一道隔音并不那么好的土墙,堂屋内正与林怀山说话的公孙骐听了个正着。
“这面包窑是何物?骐自小在幽州长大,也常去冀州,去岁移居荆州,似乎从未听人提起过面包窑。”
公孙骐虽出自幽州辽西公孙氏这样的大族,但辽西公孙氏以通晓兵法、领兵之术闻名,公孙骐并非年少成年,这大儒的称号也是在游历景国大半河山后闭关著学,写出《治国论》这样的文章,才扬名于儒生之中。
林怀山一家为冀州林氏分支,这族中的学堂就以研习儒学为主,那篇《治国论》传到冀州时,引起了极大的讨论。
在上次公孙骐报出名号时,林怀山当即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那篇策论,抛开对于公孙氏的意见不谈,他对于公孙骐是很有好感的。
这老大媳妇儿的声音刚刚的确有些大,从厨房传到前面的堂屋还能听的清清楚楚,这不能算公孙骐偷听,对方询问大概也是真的好奇。
“守耕,你和公孙先生解释一下这面包窑是何物吧。”
林守耕点了点头,。
“面包窑,是一种用于家中烤制面饼的土灶,只是外形要比家中的土灶奇特些。”
说是这么说,就因为这个‘奇特’,他泥巴球堆到一半那灶台就垮了,公孙骐到访时,他还在后院铲除垮塌的灶台,打算再试一次。
听说是土灶,公孙骐颔首不再过问。
不过说起土灶,这倒是让他想起另一件事,也与他此行登门拜访的目的有关。
“自上回一游林家湾,我就对这林家湾的山水念念不忘,产生了长居此地的想法,此事就要劳烦林伯父辛苦跑一趟了。”
公孙骐话音刚落,安静侍立于一边的青简奉上一只精致的荷包。
“林伯父先别急着拒绝,某是打算入籍此处,林伯父去府衙上报打点,这些用得上。”
林怀山拒绝的话还未说出口就被公孙骐的话止住动作,若只是想在此地结一草庐,和作为里正的他说一声即可,入籍到荆州南郡林家湾,倒真要去那官府一趟。
这景国十三州,荆州也是富庶之地,但论文风兴盛,还得是沿着长江往下的豫州、扬州。
“恕我首言,以公孙先生的名声,无论去豫、扬州,都会受到当地士人的礼遇,公孙先生只说这林家湾的景色不错,但豫州、扬州的景色更为出名,敢问公孙先生为何偏偏挑中我们这穷乡僻壤里的林家湾呢?”
他想知道的是真正的原因,面对公孙骐这般身份地位的人物,林怀山的眼神中充满了审视的味道。
“果然如明德贤弟所说,某的小心思,还是瞒不过伯父。”
公孙骐摇头轻叹,起身再向林怀山行了一礼。
“某之前未曾向伯父说明,骐与明德贤弟一见如故,遂拜为兄弟,骐长明德贤弟十余岁,故以兄长自居,此番前来荆州,既是为了寻找隐居之处,也是代明德贤弟探望亲故。”
与此同时,公孙骐从袖袋中取出一只草编的绿蚂蚱,将其递与林守耕。
“明德贤弟说,某此番前来,或许会让林伯父多有担忧,便交予我这藤编蚂蚱作为信物。”
这草编蚂蚱一到林守耕的手中他就掐了一下这草编蚂蚱的脖颈处,草编蚂蚱不难做,只是每个自己琢磨出草编玩具的人都有自己的收尾习惯,比如他,总是将那草叶藏在蚂蚱脖颈处。
从他这里学会这草编蚂蚱的人,自是了解他习惯的人。
这草编蚂蚱,的确是出自他二弟林修文之手,明德正是修文恩师为他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