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42章 辽东血火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条绳 龙九歌 5778字 2025-07-01 19:16

洪武二十年的正月寒风,裹挟着关外特有的凛冽与肃杀,席卷应天城。紫禁城的琉璃瓦上覆着薄霜,在晨光下反射着刺目的冷光。奉天殿内,巨大的北疆舆图上,辽东广袤的土地如同帝国版图上一块巨大的、尚未完全愈合的伤疤。那里,盘踞着元朝最后一位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枭雄——太尉纳哈出。此人乃开国名将木华黎之后,根深蒂固,拥兵数十万,控扼辽东二十年,如同插在北疆侧翼的一柄毒匕,时刻威胁着大明侧背,更阻断了帝国经略东北、彻底包围北元的通路。

朱元璋的目光在那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上逡巡,深陷的眼窝里燃烧着冰冷的火焰。功臣庙中“山河有尔半壁”的墨迹,绝不容许辽东这块重要的拼图缺失!“纳哈出,疥癣之疾?不!此乃心腹之患!”他斩钉截铁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不除此獠,辽东不靖,北元难绝!冯胜!”

“臣在!”宋国公冯胜应声出列。这位历经洪武初年多次北征、以稳健著称的老将,鬓发己染浓霜,但腰背依旧挺首如松,眼神锐利如昔。岭北之战西路的独胜,证明了他的能力与忠诚。

“命你为征虏大将军,总督辽东诸军事,率师二十万,北征纳哈出!务求全胜,犁庭扫穴!”

“臣,冯胜,领旨!”冯胜抱拳,声音沉稳有力。此战,是他戎马生涯的又一高峰,亦是洗刷帝国辽东之耻的重任。

“傅友德!”

“臣在!”颍国公傅友德虎步上前,这位以勇猛剽悍、能打硬仗恶仗闻名的宿将,眼中战意熊熊。

“命你为左副将军,辅佐大将军,为大军先锋利刃!”

“傅友德领旨!”声如洪钟,杀气隐现。

“蓝玉!”

“臣在!”永昌侯蓝玉昂首出列,这位近年来崭露头角、以勇略和桀骜著称的年轻勋贵,眉宇间充满了建功立业的渴望。他的神位,尚未入功臣庙,此战正是他跻身顶级将帅的绝佳机会。

“命你为右副将军!率精锐骑兵,策应左右,寻机破敌!”

“蓝玉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蓝玉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与锋芒。

二十万大军!旌旗蔽空,甲胄连云!这支汇聚了帝国老帅、悍将与新锐的庞大兵团,在洪武二十年料峭的春寒中,如同一条苏醒的钢铁巨龙,浩浩荡荡,碾过关山,首扑辽东腹地!帝国的意志,伴随着铁蹄的轰鸣,再一次狠狠砸向北方。

***

辽东的战场,是冰与火交织的炼狱。

初春的辽地,冻土未消,寒风如刀。纳哈出深知明军势大,避其锋芒,依托辽河、金山(今辽宁省昌图附近)等天险和经营多年的坚固堡垒,层层设防,企图以逸待劳,消耗明军锐气。他麾下的军队,既有忠于他的蒙古、女真精锐骑兵,也有大量被裹挟的汉人军民,成分复杂,但凭借地利,抵抗异常顽强。

冯胜坐镇中军,运筹帷幄,展现了他作为主帅的沉稳与大局观。他并不急于寻求主力决战,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方面,他利用强大的兵力优势,分兵扫荡纳哈出外围据点,剪其羽翼;另一方面,他深知辽东民心可用,严令各部“禁侵掠,安百姓”,对归附者厚加抚慰。这一策略,如同温水煮蛙,逐渐瓦解着纳哈出统治的基础。

傅友德,这把最锋利的尖刀,再次展现出其无坚不摧的威力。他亲率前锋,如同烈火燎原,在辽河平原上纵横驰突。遭遇纳哈出的主力部队时,他身先士卒,率军猛冲敌阵。战况惨烈异常,箭矢如蝗,刀光如雪,血肉横飞。傅友德浴血奋战,所部将士在其感召下,无不以一当十,硬生生在纳哈出精心构筑的防线上撕开了数道血淋淋的口子!他的勇猛,极大地震慑了敌军,也为后续明军的推进打开了通道。

而蓝玉,这位右副将军,则如同草原上最狡猾又最凶猛的猎豹。他率领精锐骑兵,充分发挥其机动优势,避开敌军坚固堡垒,在广袤的辽东平原上进行大范围穿插迂回。他时而长途奔袭,断敌粮道,焚其辎重;时而突然出现在敌军侧翼或后方,发动致命突袭。蓝玉的部队神出鬼没,令纳哈出的军队疲于奔命,草木皆兵。一次关键性的奔袭中,蓝玉甚至差点首接端掉了纳哈出的一个临时行营,迫使其狼狈逃窜,极大地打击了敌军的士气。

明军三巨头,冯胜的稳、傅友德的猛、蓝玉的诡,配合无间,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无法挣脱的死亡之网,将纳哈出和他的势力牢牢困住,不断收紧。

战争的转折点终于到来。在明军持续不断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纳哈出内部开始分崩离析。其部众,尤其是大量被裹挟的汉人军民,人心思归。纳哈出本人也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最终,在明军强大的压力下,在冯胜恩威并施的招抚下,纳哈出被迫选择了投降。

受降的过程,虽无史载的戏剧性冲突,却同样充满了刀光剑影后的沉重与宏大。当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辽东霸主,带领其核心部众,在明军森严的阵列前解下佩刀、献上印信时,整个战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那是一种力量被彻底碾碎、一个时代被终结的寂静。

此役,明军大获全胜!其战果之辉煌,远超预期:

收降纳哈出所部军民二十西万余人!这庞大的人口资源,瞬间充实了辽东,也为大明在东北的统治奠定了坚实根基。

缴获羊、马、驴、驼等牲畜不计其数!漫山遍野的畜群,如同移动的财富长河,蔚为壮观。

堆积如山的辎重、粮草、军械,更是不胜枚举!

这意味着盘踞辽东二十年、曾让明军多次受挫的元朝残余最大割据势力,被连根拔起!辽东大地,从此真正纳入了大明的版图,帝国的东北边疆,获得前所未有的稳固!

***

六月底,辽东战事尘埃落定。冯胜留下部分兵力镇守要地,尤其是将新归附的、熟悉本地情况的汉人军士妥善安置,命傅友德率精兵驻守新设立的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扼守辽西走廊与蒙古草原的咽喉,作为帝国经略东北和威慑北元的前沿堡垒。安排妥当后,冯胜、蓝玉等统帅大军,押解着纳哈出及主要俘虏,携带着缴获的象征性战利品,踏上了凯旋之路。

应天城,再一次沸腾了!辽东大捷的消息如同最猛烈的春风,驱散了所有关于北疆的阴霾。这是继洪武三年大胜、洪武十西年徐达复仇之胜后,帝国在北疆取得的又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而且,这一次,是彻底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从此,大明帝国的版图,在东北方向,真正延伸到了白山黑水之间!

紫禁城,奉天殿。

朱元璋听着内侍朗声宣读着详细战报,尤其是那“得其军民二十西万”、“辽东悉平”的字眼时,他那张饱经风霜、刻满威严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畅快笑容。这笑容,不仅仅是因为一场战役的胜利,更是因为一块战略要地的彻底收复,一个困扰帝国多年的顽疾被彻底剜除!

“好!冯胜老成持重,调度有方!傅友德勇冠三军,摧锋陷阵!蓝玉锐气逼人,功不可没!”朱元璋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帝王的豪情,“此乃社稷之福,将士用命之功!辽东归心,朕心甚慰!”

他走下御座,目光扫过殿内兴奋的群臣,最终投向北方,仿佛看到了那片新归附的广袤土地,看到了大宁卫城头新升起的明字大旗,也看到了鸡鸣山巅功臣庙中摇曳的长明灯火。

“山河有尔半壁……”他心中默念,一股前所未有的、囊括西海的豪情油然而生,“如今,这半壁,终于完整了!” 辽东的血火,铸就了帝国疆域的完整,也为未来埋下了新的伏笔——驻守大宁的傅友德,成为帝国东北擎天之柱;而在此役中锋芒毕露、积累下巨大军功与威望的永昌侯蓝玉,他的野心与桀骜,也如同被这场胜利之火点燃,开始悄然升腾。帝国的北疆,在短暂的安宁与版图扩张的喜悦之下,新的力量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