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要与门卫解释,就见旁边有人直接进去了。
郝春光很是好奇,“我说大叔,你为什么单单拦着我不让进,他们你为什么不拦?”
那门卫白了他一眼,“一看你就不是学生,你来是干什么的?”
“我有那么老么?大叔你是不是眼神不太好?”,郝春光有些不忿。
不等他争辩,门卫看向站在他身边的陈婉清,“姑娘,你要好好读书,不要被社会上的人忽悠,你有美好的未来。”
这一番话,直接让郝春光如遭雷击,陈婉清笑弯了腰。
“哎哎!不是大叔,我才毕业两年而已,这位是我女朋友,和我同年的,而且她也不是这个学校的啊!”
门卫看了陈婉清一眼,怀疑地盯着郝春光,“你骗人,这女娃绝对是我们学校的,你来骗小姑娘的?”
陈婉清捂着嘴笑得直发抖,拿着水的手搭在郝春光肩膀上。
郝春光无奈地从裤兜拿出当时的学生证,“看吧看吧!我当时的学生证,幸亏还留着。”
门卫接过一看,再次打量了郝春光几眼,做了一下对比之后,才将学生证还给他,“这应该是你本人吧?”
郝春光有点炸毛,“那要不我把身份证拿给你看看?”
门卫刚刚想接一句拿出来吧!就看到郝春光在恶狠狠地瞪着自已,连忙摆了摆手,“算了算了,算你过关,但是你进去不能霍霍人小姑娘。”
郝春光一把搂住陈婉清的肩膀,“我都说了,我有女朋友了,你瞎说什么呢!”
门卫让开了通道,“进去吧!感谢你们毕业学子对学校的关心,祝你玩的愉快!”
郝春光脸上阴转晴,冲着门卫鞠了一躬,“谢谢大叔,感谢你认真对待每一位师大学子。”
门卫摆了摆手。
郝春光搂着陈婉清终于进了学校大门。
一直走到校车停靠的地方,陈婉清才低声道:“你可以放开我了么?”
郝春光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抽回自已搭在陈婉清肩上的右手,“哦哦!不好意思,那大叔把我气蒙了。”
很快来了一辆校车,郝春光从兜里掏出四块钱钢镚,递两个给陈婉清,“一会儿上车了之后给钱,我们先东西走一遍,我上学的时候要是烦了,就喜欢坐上车东西几个来回。”
车停下,二人直接坐在最后一排,陈婉清坐里面,郝春光挨着她坐下,校车四周都是空的,只有围栏和前挡风玻璃。
车停的时间不长,很快就坐满了,司机收完钱,便到前座坐下,“同学们,我们要出发了,请系好安全带!”
陈婉清在郝春光的帮助下才系好安全带,郝春光的另一边也是一个女生,看样子应该就是学校的学生。
人坐在校车里不动的时候,很热,车一旦走起来,树荫下的徐徐凉风,吹得很是舒爽。
校车蜿蜒在校内的主干道上,学校很是安静,不仅仅是因为天气太热人少,主要是学校的人没有大声喧哗的。
车上,郝春光不时地指着建筑给陈婉清介绍,主要介绍了图书馆,学院楼,和上学的几个教室,还有活动室,食堂,体育馆。
郝春光一边介绍,陈婉清便顺着他指的方向在看,路上不时地有人下车,两人像是小情侣一样,窃窃私语。
郝春光很是享受这种感觉,陈婉清认真地记住他说的每一个地方。
二十分钟,到了西南门,车上的人纷纷下车,郝春光说道:“可以坐一个来回,要不我们再坐回去。”
陈婉清起身,硬拉着郝春光下车,然后往回走,“我不要走马观花地看,我要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走过去。”
郝春光面色有些苦,“可是这天气真的很热,走回去得一个小时。”
“没事,我带了太阳伞,还穿了防晒衣。”,陈婉清一边说,还一边从郝春光提着的她随身带着的小包包里往外掏东西。
防晒衣是已经穿好的,太阳伞她拿出来直接递给郝春光,“你打着。”
郝春光没有多说,接过来打开了挡住太阳,陈婉清上前挽住他的胳膊,“走吧!我们往回走。”
郝春光只得带着她往回走,顺便接过她手中的包。
“这里两边是买水果买辅导教材的,种类特别多,我们宿舍在南门对面,隔着马路。”
陈婉清对这个不感兴趣,接着朝前走。
“这里是体育馆,平时活动比较多,都在这里举办,我听说这里还可以考教师证,不知道真假,反正我没见过。”
陈婉清拉着他非要过去看看,大门确实是打开的,里面有人在打篮球,打羽毛球,人还不少。
简单转了一圈,两人接着朝里走,走了十分钟,郝春光指着那造型独特的建筑,“这是我们的图书馆,我喜欢来这里自习,非常安静,环境很好。”
两人过去,很遗憾,确实进不去,要扫学生证。
再走了一会儿,左手边出现了一栋楼,楼层不高,“这是我们的食堂,我平时来这个食堂比较多,那对面,那里还有一个食堂。”
陈婉清看着食堂,这时候又不是饭点,所以没有人。
接下来,分别路过教师宿舍、学院楼、阶梯教室和一教二教。
陈婉清非要拉着他去教室看看,让他找到自已平时坐的最多的地方,然后,她就坐在那里发呆。
因为是周末,学生没有课程,所以教室空荡荡。
郝春光就陪在她身边,默默地陪着他不说话。
半晌,陈婉清再次挽住了郝春光的胳膊,“所以你那时候就是一个人默默地上课么?”
郝春光感受到臂弯处传来的柔软,身体微僵,“我…我那个时候和宿舍的人一起上课的时候比较多,不过我也会一个人独来独往。”
缓缓将脑袋靠在他的肩膀上,陈婉清继续问,“给我讲讲学了哪些课程呗!”
郝春光的血液和精神在疯狂地向着臂弯处集中,脑子都有点不好使了,“那…那个时候学的课程比较多比较杂,我记得最深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