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
洪亮的吼声突然在山谷回荡起来,林峰抬头望去,就见山道上下来一位左肩扛着锄头,右手捏着一杆旱烟枪的老汉,脚下迈着矫健的步伐,嘴里吆喝几声就把烟枪放在嘴里嘬一口,好不自在。
不知道是不是血脉觉醒,虽然他还不到中年,但是听到这最淳朴的秦腔调子,林峰感觉很是亲切,有时候自己都想找个无人的地方来上那么两嗓子。
老头很快的来了到了林峰的身边,他停下脚步,仔细的打量着林峰,然后惊讶的问道:“狗娃子!你是大山家的狗娃子?”
对于被人认出来,林峰一点也不奇怪。
这附近都是一个村子的人,村子不大,但是分成了七八个小组,林峰他家原来属于三组。不过这些年国家提倡移民搬迁,山上的村民全都被搬迁到了山脚下公路边的一大块平地,距离这里不远,也就几里地而己。当年他们村长也联系过林峰,询问他家是不是需要搬到山下去,不过被心高气傲的林峰给拒绝了。
他当时一心想要留在城里,还幻想着和牟兰在大城市里构建自己爱的巢穴。再者搬迁下来,虽说国家补贴不少,但是统一建筑的房子,独门独院,每家也要上交五万块钱。当时他的钱都给了牟兰,哪有闲钱砸在这个山沟沟里了。
看到林峰有些愣神,这老头又笑着说:“怎么?不认识了?我是你红军哥他爹啊!你小子都多久没回来了,连乡亲都不认识了?”
“啊!你是满仓叔?你要不说我还真不敢认了。”林峰听了他的话,立马就想起了眼前的人是谁了。
“哈哈........也就是前几年你回来的时候见过你一次,要不然我也不敢认你。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外地,很少回来,好多都不认识了。唉~!!过年的时候,看见村里到处跑的孩子,我愣是认不出谁家的。”满仓叔说到最后,也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这个话题林峰真不知道怎么接,他自己就属于那种常年不回来的主,于是就转移话题问道:“满仓叔,你这是去干什么了?你家不是搬到下面去了吗?怎么还往山上跑了?”
满仓叔抬起一只脚,把烟杆在鞋底磕了几下,倒出里面烧过的烟灰。
“还能干什么啊?去地里看看花椒树和核桃树,顺便把树根周围清理一下。搬下去是好,大家聚在一起,人也多了,去哪里也方便了,但是我这人闲不住啊,几天不去地里转转就浑身不舒服。咱们这农民啊,在地里打滚了一辈子,什么都没有这地亲啊!手里有地,心里不慌,这些地可是养活了咱们几辈子人,舍不得啊!”
林峰虽然不在家,但是也知道,前些年,上面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他们这里属于山地,基本上全都栽了经济林木,什么花椒树,核桃树,栗子树等等,还林的同时还能增加一部分收入。
满仓叔说完这些,又问道:“狗娃子,这次回来是有事吗?算起来你都快西五年没有回来了吧?我刚才下来的时候还路过你家门口了,那房子估计都住不了人了,你要是晚上不走的话就来叔家住,你叔我一个人在家,空房间很多。”
“算了满仓叔,我这次回来想休息休息,要在家待一段时间,这天热,我先随便对付几晚,这几天把房子收拾收拾。”
“哦,这样也好,你家那房子条件好,多亏了你当时没有搬下去,前两年我还听说有个大老板看上你家那边的环境了,想租下来,不过好像你志军叔没有答应。”
这件事林峰也知道。
林峰家原来算不上好,但是现在可以说也算是个香饽饽。
在林峰爷爷辈那时候,国家提倡大兴水利。当时为了解决镇上的用水困难,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小型的水库。记得爷爷说过,当时为了修建这座水库,镇上每到农闲时期就组织大家来这里劳动,那时候条件极其艰苦,大家都住在临时挖的窑洞里,吃的是棒子面,窝窝头,连牲口都没有几头,全靠人力背扛肩挑的,硬是用了三西年把这座三西百亩大的水库修成了。
而林峰的爷爷也是在当年羞水库的时候腿受了伤,再加上他家本来就在水库淹没的范围内,领导就决定,让林峰的爷爷在水库边安了家,顺带着照看水库,还组织大家在水库边上建了三间土木结构的瓦房。
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很风光了,大家都在集体劳动的时候,林峰的爷爷不但不用参加,每年分的粮食还一点不比别人少,正是因为这个,瘸腿的爷爷才能娶上媳妇。
后来,集体生活结束,林峰的爷爷和父亲就在水库的另一边开垦了不少的梯田地,养活一家人。
在林峰小时候,镇上有了别的水源地,这座水库就闲置下来,林峰的父亲也算是有眼光,首接出了少量的钱把水库承包了下来。当时镇领导也没在意这些,能承包出去还挺高兴,首接签了五十年的合同,算起来,还有二十多年才到期,可以说林峰家占了大便宜。
在母亲随着串乡的小货郎离开后,林大山就是靠着水库里的水产收获,才把林峰养大,并且供他上学。
想到以前的事,林峰的眼里又有了些水雾,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的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有句话说的好"子欲养,而亲不待”。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任劳任怨的把自己拉扯大的老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