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突围后的文三一行人,身心俱疲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在一处更为隐蔽的山神庙中暂时落脚,这座山神庙位于北平城郊的山林深处,西周被茂密的树木环绕,平日里鲜有人至,倒是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喘息之所。
文三看着受伤的同伴,心中满是忧虑与自责。他深知,日军此次的疯狂反扑来势汹汹,若想再次出击并取得胜利,必须制定出更为周全、精妙的计划。于是,他强打起精神,召集众人围坐在一起,商讨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如今日军戒备森严,到处都是他们的眼线,咱们正面与之抗衡怕是难有胜算。”一位商会成员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道。
“没错,咱们得另辟蹊径。”另一位成员附和道,“可到底该从哪儿入手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却始终没能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文三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讨论,目光深邃地望向庙外的山林,陷入了沉思。许久,他缓缓开口说道:“日军此次大规模搜捕,看似来势汹汹,但其兵力毕竟有限。他们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城内,城外的防御必然会有所松懈。咱们不妨从城外的日军补给线入手。”
此言一出,众人眼前一亮。方景林接过话茬说道:“文三说得有道理。破坏日军的补给线,既能削弱他们的战斗力,又能分散他们在城内的搜捕力量,为咱们在城内的行动创造机会。”
然而,想要破坏日军的补给线并非易事。日军的补给运输队有重兵护送,且运输路线时常变更。为了获取准确的情报,文三决定派遣几名身手敏捷、头脑灵活的成员,化装成普通百姓,潜入日军补给站附近打探消息。
与此同时,方景林利用党组织的关系,联系上了城外一支活跃的抗日游击队。这支游击队长期在山林中活动,熟悉地形,对日军的作战方式也颇有了解。方景林与游击队队长取得联系后,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联合起来共同破坏日军的补给线。
几日后,前去打探情报的成员陆续归来,带回了重要消息。日军近期将有一批重要的弹药和粮食补给,从天津运往北平。运输队将在三天后出发,途经一条山路,这条山路两侧是陡峭的山坡,便于设伏。
得知这一消息后,文三与方景林迅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将人员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由文三亲自带领,负责在山路一侧的山坡上埋伏,待运输队进入伏击圈后,率先发起攻击,打乱敌人的阵脚;第二组由游击队队长带领,埋伏在另一侧山坡,配合文三的队伍,形成交叉火力,对日军进行两面夹击;第三组则由商会的几名成员组成,负责在后方截断日军的退路,并防止敌人的援兵赶来。
计划制定完毕,众人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工作。他们检查武器装备,擦拭枪支,磨利刀具,还准备了大量的自制炸药和绊马索。每个人都深知此次行动的重要性,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神情,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行动当天,天色未明,文三一行人便趁着夜色悄悄出发了。他们沿着山间小路,小心翼翼地向设伏地点行进。一路上,大家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不敢发出丝毫声响。到达设伏地点后,各小组迅速进入预定位置,静静地等待着日军运输队的到来。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缓缓流逝,太阳渐渐升起,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突然,远处传来了隐隐约约的车轮声和马蹄声。文三心中一紧,低声说道:“来了,大家准备好!”
随着声音越来越近,日军运输队的身影逐渐出现在视野中。只见一辆辆满载物资的马车在中间缓缓前行,前后左右都有荷枪实弹的日军士兵护卫。当运输队完全进入伏击圈后,文三一声令下:“动手!”
顿时,枪声大作,喊杀声西起。山坡上的众人纷纷向日军运输队开火,一颗颗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敌人。日军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一时间阵脚大乱。文三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与日军展开了近身搏斗。他的刀法凌厉,每一刀都带着千钧之力,日军士兵在他面前纷纷倒下。
与此同时,另一侧山坡上的游击队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们居高临下,火力凶猛,打得日军毫无还手之力。运输队后方,负责截断退路的商会成员也成功地炸毁了一座小桥,彻底切断了日军的退路。
日军在遭受两面夹击后,逐渐回过神来,开始组织反击。他们依托马车作为掩体,向山坡上的文三等人进行疯狂射击。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双方都有不少伤亡。
文三见状,深知不能与日军长时间僵持下去,否则一旦日军援兵赶到,他们将陷入绝境。他瞅准时机,带领几名身手矫健的队员,抱着自制的炸药包,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向着日军的弹药马车冲去。
在冲锋的过程中,不断有队员中弹倒下,但文三等人毫不退缩,依然奋勇向前。终于,他们成功地接近了弹药马车,将炸药包扔到了车上。随着一声声巨响,弹药马车被炸得粉碎,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日军的弹药储备瞬间化为乌有,失去了弹药的日军士气大跌。
趁着日军慌乱之际,文三高呼一声:“冲啊!”带领众人从山坡上冲了下来,与日军展开了最后的拼杀。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日军运输队被全部歼灭,文三等人成功地破坏了日军的补给线。
看着眼前的胜利,文三等人来不及庆祝,迅速打扫战场,收集武器弹药后,便消失在了山林之中。此次行动的成功,不仅极大地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也为城内的抗日力量减轻了压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文三等人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坚定了他们继续与日寇斗争到底的决心。而接下来,他们将继续隐匿蓄力,寻找更多的机会,给予日寇更沉重的打击,首至将日寇彻底赶出中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