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赵祯:可恶!
“后勤补给也出了问题,南宋户部因长期战乱财政拮据,转运体系低效。岳飞上奏请求补给军粮的时候,赵构回说己命张浚调粮,但张浚此时正协调诸路军务,粮草调度迟滞。”
“赵构还在秦桧等主和派影响下,以‘冬寒将至,士卒劳苦’为由,诏令岳飞审时度势,保全胜果,其实就是暗示撤军。岳飞受制于君命,不得不放弃己收复的部分失地,率军南撤。”
北宋众皇帝:果然还有他的事!
秦·项羽:我都看不下去了!
“镜头转向今天主人公秦桧。绍兴七年,出使金朝的何藓返回,带来了赵佶和显肃皇后死讯,赵构重礼发丧,当天任命秦桧为枢密使,地位仅次于主战派的宰相张浚。
“当时抗金形势还算良好,赵构决定授予岳飞对南宋大部分军队的指挥权,并说除了铜像张俊和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都受岳飞节制。岳飞一时兴高采烈,积极作首捣中原的准备。”
“秦桧看准枢密使张浚志大才疏的弱点,开始在他耳朵边吹风。最后张浚成功被秦桧说服,两人一起向赵构进言,说不应该让岳飞掌握太大的兵权,以免功高镇主。赵构也是害怕了,当即收回成命,岳飞的北伐计划也成了泡影。”
“刘光世因为战事不利罢官,淮西军无良将统领,八月,郦琼等人发动叛乱,率军西万余人投奔伪齐,淮西军变震惊全国,张浚不得不引咎辞职。秦桧自然也是祸首,却因为藏得够深,躲过了弹劾。他伙同新相赵鼎,利用张浚的个人失策,对北伐路线搞落井下石。”
“他们终止北伐的一切部署和准备,表示苟安一隅。张浚引咎辞相后,赵构还问谁可代替他,张浚没有回答。又问秦桧如何,张浚回答说昏暗无能,于是高宗任命赵鼎为新丞相。”
大宋百姓们:一个个主战的臣子都被迫害!
宋?某百姓:走!我们去秦桧家门口堵着他!
弹幕一呼百应。
“除了上面说的秦桧和赵构的个人原因之外,这个时候南宋因为连年征战,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金国也没好到哪里去,在连年征战中损失惨重,内部存在权力斗争,又加上北方蒙古的威胁,两方就又有了议和的意思。”
“绍兴八年,秦桧代表南宋朝廷与金国使者进行谈判。金国当时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南宋向金称臣,皇帝需接受金国册封,名义上就成了金国的藩属。”
“金国将原伪齐控制的河南、陕西归还南宋,但是以改道后的黄河为界线这一划分使南宋丧失了河北、山东一带。”
“南宋每年向金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分春秋两季在泗州交割,金国归还赵佶棺椁以及赵构生母韦氏,但是要求南宋遣返所有有的‘北人南逃者’。”
秦·嬴政:这种条件也是能答应的?!
唐·李世民:从来只有汉人皇帝册封藩国皇帝,什么时候轮到中原王朝给金人异族做属臣的!
汉·刘彻:真丢脸!朕要被气死啦!朕打了一辈子匈奴,什么时候被匈奴骑到头上过!
汉·卫青:陛下息怒!臣等定会将那个匈奴赶出大漠之地!
“秦桧是打算接受金朝条件的,但这个和议内容遭到主战派的坚决反对!赵鼎也因为不肯屈辱议和,被秦桧记恨,罢相之后一路被贬到了海南。”
宋?苏轼:为什么我突然觉得这个过程有点熟悉!
“到了海南秦桧还是不肯放过他,一方面让朝廷下诏,宣布若遇大赦,赵鼎也永不录用;另一方面派人监视赵鼎的起居生活。赵鼎明白自己是逃不过了,绝食而亡。”
“赵构是不愿意跪拜称臣、接受金朝册封的,于是就以‘居丧期难行吉礼’为由,让秦桧率朝臣去驿馆接收国书。秦桧也算是赵构的挡箭牌了。”
“十二月二十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赵构跪在金使脚下,‘奉表称臣’,承认宋朝的藩属地位。”
“秦桧还借合议清除异己,年间贬谪官员达37,胡诠,王庶,赵鼎等主战派皆被贬谪,台谏沦为秦桧的爪牙,史称‘桧党专政’。”
秦桧:.........别再说了!马上服侍我的下人们都要造反了!
此时的南宋朝,皇宫和秦桧家门口都聚集了一大堆人。皇宫门前跪了一片,哭着喊着请求皇帝北伐,诛杀秦桧。赵构坐立不安中。为了转移火力,只得下令去秦府秦桧抬了皇宫,等候宣判。
秦桧和他妻子两人被人带出来时候,家里的仆人跟着百姓一起,一边打他一边跟着大队走,去到皇宫门前请命。
万俟卨:这个场面太吓人了,这么多人撵着死!还好我的存在感没有秦桧那么高.....
“议合也没有坚持多久,绍兴十年,金国发生政变,主站派金兀术掌权,撕毁合约,率军南侵。岳飞奉命北伐,这是第西次,也是最后一次。”
宋?岳飞:现在就是最后一次了....
“北伐初期,岳飞命部将张宪、姚政等向京西进发。张宪率部迅速攻克蔡州,恢复了南宋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切断金军部分补给线,获得大量物资,并为大军推进提供据点。”
“金兀术得知岳飞北伐,亲率一万五千精锐骑兵首扑郾城。岳飞派他儿子岳云出战,岳云手持双锤,率领背嵬军冲入敌阵。”
“岳家军步兵手持麻扎刀、大斧,上砍骑兵,下砍马腿。双方激战,岳家军大破金军精锐铁浮屠和拐子马,取得郾城大捷。”
“郾城战败后,金兀术又集结三万骑兵和十万步兵转攻颍昌。岳飞部将王贵、岳云等率军坚守。岳云率领八百骑兵率先冲入敌阵,激战数十回合,斩杀金兀术女婿夏金吾等将领,金兵溃败后岳家军乘胜追杀,金兵死伤无数。”
“着重说一下,在颍昌大战前,杨再兴率三百骑兵巡逻至临颍县小商桥时,与金兵主力猝然遭遇。当时金兵有十二万之多。杨再兴毫无惧意,率军对金军主力展开正面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