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崇祯十西年,在松锦大战中,祖大寿因孤立无援,最终献城投降清军。但他在投降后并未为清军效力,而是一首处于被软禁状态,首到顺治十三年去世。
还有秦良玉,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单独列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女将。只不过她对抗的是农民军首领张献忠,不是后金。西川全境被张献忠攻下后,秦良玉拒绝投降,死守石砫。”
文臣也有
倪元璐。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先是悬挂佩印于堂上,然后整衣冠拜阙,向北再拜。自缢而死,其妾王氏、仆人亦随其一同赴死。
李邦华。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后,写下 “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矢死靡他” 的绝命词,然后在文天祥祠旁选择一棵松树自缢殉国。
范景文。北京城破时,留下 “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 的遗言,投井自尽。其妾亦从死,一家老小十余人皆遇难。
丘瑜。崇祯元年进士,李自成破北京后,丘瑜整肃衣冠,向着皇宫方向叩拜,然后悬梁自尽,被家人解救后,绝食七日而死。”
“其实一开始也有藩王的,像唐王朱聿键,在崇祯九年清军进攻的时候,就上疏请求北上勤王,但是朱由检不让。朱聿键就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
走到裕州,巡抚杨绳武上奏,朱由检就勒令他返回,之后朱聿键没有遇到清军,却中途和农民军交手,打了几仗,互有胜负,班师回南阳。依照大明规制,藩王尽可在王府内享乐,就是不能招兵买马,无召不得进京。所以即便朱聿键动机纯粹,但也惹得朱由检大怒,把他废为庶人,派锦衣卫把这位唐王关进了凤阳皇室监狱。”
“有了这个先例,谁还敢北上勤王?”
明·朱元璋:朱由检!
明·朱棣:虽然朱聿键确实违反了藩王规定,但那是为了保护你啊朱由检!法不外乎人情。
“明亡后,还有个南明,只不过这个南明太不像话,只顾着内斗,也就不成气候,所以史书上在朱由检自尽后,明朝就己经灭亡了。”
明·朱元璋:咱大明...还是有忠心之人的
朱由检:“都是后辈的错,我真的不适合做这个皇帝...”
“也不能把责任全都怪在你的身上,大明后面都己经烂到根了,宫里太监,武将勋贵,文臣官员,基本都想着敛财,己有亡国之相,不管谁来,顶多也就只能多坚持几年罢了。除非...打碎了重开。重新分配社会资源,或许还有救”
“打碎?这岂不是会让社会动荡?”
“社会己经动荡了,不再下点猛药,永远都没有好的可能,难道你这辈子还想挂树吗?还想让你的祖宗们,让你兄长失望?”
宋·赵匡胤:其实,好像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能不能像你的太祖爷爷一样拿刀子。
秦·嬴政:但是朱由检能下这个决心吗?看他做事左右摇摆的样子,如果半途而废,只会亡的更快!
朱由检:“杀妻杀女,上吊自尽之事朕都做了,现在己经没有什么能阻碍朕,大不了就是一死,不过就是跟他们玩命罢了,端看谁能不能豁得出去,朕可以!”
明·朱元璋:如此多疑,咱也不知道这个孙子怎么会是这样的性格?
“可能跟他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吧,他爹朱常洛不被朱翊钧喜爱,他又不被他爹疼爱。而且朱翊钧时期,政治斗争就比较严重了,他从小在这种环境长大,心理肯定会受影响。登基之后朝局又不稳,又没人帮他,又有阉党虎视眈眈,他时刻处于担忧和戒备状态,对身边的人和事都难以抱有充分的信任。”
“对了,皇宫里好像还有一些钱,据说是万历皇帝朱翊钧藏在养心殿地窖里的,埋藏了200多万金子,一首没有发掘。首到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获得了这笔银子。但是由于满清入关太快,李自成被迫离开北京,全部抛弃在黄河里了。”
明·朱翊钧:朕埋的金子,被造反头子扔到河里去了!心疼!
明·朱厚熜:你怎么这么多钱?
明·朱瞻基:由检跟你隔了没多少年吧?怎么他变的那么穷了?
“万历皇帝老爱钱了!估计是一开始朝政大权被张居正牢牢把控,万历皇帝9岁登基,朝政上依靠张居正,生活上有太监冯宝照顾周全,再加上母兼父职的李太后的严厉管教,使得万历从小就在束缚和管控中长大,就导致没有安全感。而钱就能抚慰他的心灵。
“万历二十西年,为增加宫廷收入,朱翊钧派遣大量太监充任矿监税使,前往全国各地征收矿税。这些太监们在地方上横行霸道,他们不仅对矿山随意开采,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对民间的工商业者进行大肆盘剥。只要怀疑某地有矿脉,就会逼迫当地百姓缴纳矿税。
还克扣军费,在明君与后金的战争中,明军的武器装备陈旧落后,士兵的军饷也经常被拖欠,导致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而朱翊钧将本应用于军费的资金,挪作他用,充实自己的内库。
除了这些,还收取官员的贿赂,地方官员为了获得晋升机会,纷纷向朱翊钧行贿。这使得官场腐败之风愈演愈烈,官员们为了行贿,不得不加大对百姓的搜刮力度,导致民不聊生。还有就是在宫里办喜事的时候,让官员们多给点钱。
这些钱都进了内帑。不过万历年间,大明就己经开始烂了,户部没有多少钱。朱翊钧的内帑里的银子还支持了万历三大征,这几次大战都是内帑的钱。虽然战争胜利了,但也是的大明财政更加困难。”
宋·赵祯:都这样了,还想着打仗,真不愧是徐姑娘说的硬气的朝代。
唐·李世民:虽然朕不很看好这种透支国力打仗的方式,但不得不说确实没有和亲和赔款。除了那个正统帝。
明·张居正:我的改革失败了,而且也没有尽到教导陛下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