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41章 常拟雄心似丈夫

“有一次,她在读张衡有关月食的学说时,思考许久而不得其解。到元宵之夜,别人都在赏灯之时,她利用亭中悬挂的大晶灯与东西两侧的大圆屏镜上下左右不停地移动,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运行轨道,悟出了月食的奥秘。”

“但是当时人们对地圆说还不理解,王贞仪针对这个问题,撰写《地圆论》一文。她在文章中反复阐述了地体的论点,指出地球所处位置是西周皆天的空间,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所站的都是地,头顶的都是天。

对宇宙空间来说,上、下、侧、正的关系位置都是相对的,解释了人在圆形体上环立而不致倾斜跌倒的道理。 她还具体指出了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其他行星的排列顺序,并举出了各星与地球的距离。”

“这个时候,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还没有传入中国,王贞仪也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但是尽管如此,他的天文知识和宇宙观念在当时的中国局于前列。”

汉·张衡:真天才也!

宋·沈括:不错不错,这位姑娘真是做科学家的好料子!若是身在我大宋,可以一起研究这天文地理!

秦·嬴政:寡人也需要会看天像,对农事有所帮助之人!

明·徐光启:一节女子之身能探索到如此地步属实不易!

王贞仪看到自己的研究被前朝前辈们认可,心里高兴。

“多谢各位前辈夸赞!小女子愧不敢当。”

汉·刘彻:所以月食这种事情,是正常现像?不是君王所为或者刑法判定有失偏颇?

清乾隆年某百姓:天狗不是怪物吗?

汉·张衡:自然不是

“月食日食什么的都是天像之一,正常的,跟君王失德什么的没关系,也不代表就有奸佞出现祸乱人间,当然天狗也不是怪物了,天狗食月是月食的另一种说法。”

“不只是这个,地震暴雨什么的也没有关系,之前说过小冰河时期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还有一些干旱洪灾什么的是有多种因素的,这个就涉及到地理知识了。发生灾害时应当及时赈灾,而不是利用自然灾害的事情,在朝堂上作为攻击对手的证据。点名宋神宗赵顼。”

宋·赵顼:朕吗?

“熙宁六年,光州蝗害不断,干旱无雨,路上遍地都是饿死的百姓,饥民流离失所,纷纷流入京城。一个叫郑侠的人见到这种情况,忧心忡忡,慨然画就一幅《流民图》,并写成《论新法进流民图疏》,请求王安石停止新法。但中书省拒绝传达这个意思。

随后,郑侠又顶着欺君的罪名,把《流民图》假冒成边关急报交给银台司,首接呈现给你。你看了《流民图》后,长吁短叹,夜不能寐。第二天临朝时下了“责躬诏”,罢去方田、保甲、青苗诸法。”

宋·王安石:官家就因为这富图就废了新法内容吗?

宋·赵顼:这....王卿啊,朕这次不会了,这次不会了,一定坚定支持!

秦·嬴政:你们宋朝的变法可真难,哪像我们大秦商君变法。

“上面那些都是王贞仪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还有数学方面的。王贞仪是这极少数通晓数学的妇女中突出的一位。

她对三角勾股问题就有过详细的研究,她的《勾股三角解》一文反复解释了勾股弦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三角形和勾股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她还十分推崇清初著名数学家梅文鼎,对他的《筹算原本》刻苦攻读,能融会贯通。因为梅文鼎原书深奥难懂,王贞仪便作了改编,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方程式写成《筹算易知》一书,使初学者易学易懂,便利了后学。”

清·梅文鼎:小姑娘不错,能看的懂我的书,不过非常深奥难懂?那我要不要写一本简单版的?

清·康熙:朕觉得数学这种东西,非常的有意思!

王贞仪:我的偶像说话了!还夸我了!

三国:刘徽:给小姑娘送上支持【表情大拇指】

南北朝:祖冲之:我也来【表情送花】

宋:秦九韶:小姑娘加油,可不能半途而废呀!

王贞仪:“各位前辈放心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

“她无师自学,自小熟读历算书籍,常常废寝忘食以求有成,又研究勾股、测量、方程各方面的学问,潜心求学,锲而不舍,24岁时还写出了《术算简存》一书。”

“在清朝,西洋历法己传入中国,某些守旧儒生顽固不化,反对使用更为精确的西洋历法,王贞仪则主张摒弃门户之见,集思广益。她认为:理求其是,何择乎中西,唯各极其兼收之义。”

清·某腐儒:西洋的外来玩意,怎么能和我们中国历法相比较?小姑娘还是不懂啊!

“谁不懂啊,人家比你懂得多了好吗?人家知道变通,你会吗?你天天除了之乎者也还会什么?”

王贞义:“我己经听到过很多这种话,都己经习惯了,有些人的思想就是转换不过来,不知道是不愿意学,还是不想学,还是不想承认西洋历法比我们的更精准?”

“姐姐,不要跟这种顽固不化的人多费口舌,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腐儒们:徐姑娘这话听着好刺耳啊!什么叫尊重他人命运,我们就是不用外来的小玩意儿!就不!

徐白:随便你们,到时候大势所趋就轮不到你们说话了。

“还有文学方面,王贞仪留下了包括诗、词、赋、传、记、辨、书、解、跋等各种体裁的著作《德风亭初集》13卷。德风亭是家中一处亭落的名称,在她十七八岁时,曾与姐妹等人读书于此,故以此为名。”

“她对诗学理论也有自己的见解,认为写诗无非抒发志向和性情,不必拘泥古法。

这些诗歌作品很能反映她的思想抱负。她曾以花木兰、大小乔、聂隐娘等为题材,写下了《题女中丈夫图》的长诗,抒发自己‘足行万里书万卷,常拟雄心似丈夫’的豪迈。

她希望妇女都有大丈夫的志向和才子一样的胸襟,这样女子们就能争取和男子一样的平等地位。

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女性纤媚柔弱之态,也没有迎合时尚迎合时尚。正如清代的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评价,王贞仪的诗俱有‘奇杰之气,不类女流’。”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