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之战后,燕军向东南方向首线前进。盛庸在淮河设下防线阻碍燕军渡河,朱棣在尝试取道淮安、凤阳受阻后, 派遣朱能、丘福率士兵数百人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五月初九从后方突袭盛庸,盛庸败走。燕军遂克盱眙。五月十一日,燕军向扬州方向前进,守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本想抵抗,但属下反叛,趁其沐浴时绑缚之,扬州不战而降随后高邮归降”
“朱允炆听他西叔都到达江北了,局势危急,下诏征集各地军队,这时,方孝孺说,事情太紧迫了,派人去和燕王朱棣说,以割地作许诺,拖延几天时间,再汇集军队。于是,朱允炆听了方孝孺的话,派燕王的堂姐庆成郡主前往燕王军中,陈述割地议和的条件,但是,燕王朱棣不听。”
朱元璋:“都到这一步了,还议和个屁!”
“六月初一,燕军准备从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燕军战不利,朱棣就打算议和北还。此时朱高煦引兵来援,朱棣非常高兴。
还跟朱高煦说‘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这话让朱高煦听起来,就觉得自己也是有机会取得储君的位子的,于是朱高煦大受鼓舞,率众殊死战,击败盛庸。随后中央军的一支水军部队投降,燕军遂于六月初三日自瓜洲渡江,并再次击败退守此地的盛庸。六月初六日,燕军至镇江,守将率城投降。”
盛庸:一败再败!好丢脸啊!
“朱棣的这句话是真的埋了个雷,可能朱棣当时只是随口一说,也没想到朱高煦是真的相信了。judy呀,你这事办的太不地道了!”
朱高炽:......这爹到底是咋想的?真的像废了我的太子吗?
朱高煦:难道爹只是来骗我的吗?
明·朱棣:朕真的只是想让老二帮帮老大,没想太多!
朱元璋:“你个混账羔子,想学谁!是想学唐高祖?还是唐太宗!”
唐·李世民:不要提我,我阿耶才是代表!
朱棣:这.....我没有这个意思,完了,老二想岔了!得把他掰回来!
“六月初八,燕军驻扎于龙潭,京师大震。朱允炆召方孝孺问计,方孝孺表示城中尚有二十万兵,应坚守待援;即使战败,国君为社稷而死,是理所应当的。可以再派大臣、在京诸王前往谈判以拖延时间。
于是六月初九,派李景隆、茹瑺等见朱棣,再次谈判,无果。初十,又遣谷王朱橞、安王朱楹等第三次前往谈判,又无果。 十二日,外出募兵的大臣们仍未返回,朱允炆只得派在京诸王和武臣们守卫各门。
十三日,燕军抵金陵。徐增寿作朱棣内应的事情败露,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守卫金川门的朱橞和李景隆远远看见朱棣,开门投降!”
李文忠:“投降?!逆子居然投降?”
朱元璋:“李文忠!看你的好儿子!一会把他绑过来,咱赏他二十大板!”
徐达:我家这是个什么事儿啊!大儿子和女婿是对头,三儿子是女婿的内应,大儿子想打败女婿结果朱允炆不让,三儿子做内应被发现又被朱允炆给砍了!我家也要被罚了。
徐达:“陛下,臣...”
“天德,不用说了,你家老大忠心朱允炆,其心可鉴,老三虽然做了咱老西的内应,但那估计也是看到了咱老西的才能比得过朱允炆,只是行事不太合规矩。”
“陛下,臣心难安,教子无方,连累陛下所选之继承人!”
“天德,莫要如此,咱信得过你,信得过徐家,他们兄弟的事,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吧,而且现在为时尚早,咱的标儿也还好好活着呢。”
徐白:“之后宫内起火,朱允炆下落不明,有说他落发为僧,也有说他被烧死了。根据传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就是去找朱允炆的。”
朱标:.....这个理由,有点牵强,他还能跨过大海不成?
朱元璋:“这朱老西,还真是有点本事,这都让他造反成功了。”
这个老西,真有咱打仗的风范,就是造反这事...
“徐丫头,那老西当上皇帝后,做的怎么样,比起朱允炆好吗?”
“那是的,永乐大帝嘛,肯定是不能和他大侄子比的。”
朱标:“永乐大帝?永乐是西弟的年号?”
朱棣:这永乐大帝听起来真霸气!
“朱允炆禁止以诰文为根据来进行审理和判案,同时停止张贴榜文,巧妙地掩盖了他事实上对洪武陛下指令的否定。永乐大帝继位后恢复。他减少了江南的过度的土地税,尤其是减少了富庶的苏州和松江这两个府的土地重税。
更重要的是,朱允炆重文轻武,优容文士,提高其品级。还想复古,甚至要实行井田制。开历史的倒车!”
“这个逆孙,井田制好周朝就不会亡了!重文轻武!他是忘了大宋吗!”
“永乐大帝继位后,恢复王爵,但是人家也削藩,手段比朱允炆温和多了,就是给钱,把他们迁往内地,削夺藩王的护卫。让他们好吃好喝的养着,什么都不能干,就天天研究生孩子了,到后面宗室越来越多,把朝廷都吃垮了,就连名字都取不出来了!
恢复了锦衣卫,又设立了东厂,天下臣民都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宦官集团也独立出来,不再由吏部负责,而是由宦官集团司礼监管理,加强皇权和专制统治,不过后面出现了宦官专政你们也都知道了哈。
“设立内阁,内阁的出现弥补了宰相制度废除后中央机构的脱节。但在正统年后,内阁中枢决策的权位愈发巩固,权力也开始超过六部,内阁首辅开始出现。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虽无宰相指明,但有宰相之实,还说过‘吾非相,乃摄也’,戏称:明摄宗。不过大明要是没有张居正的话,估计还要早几年灭亡,所以你们应该感谢张首辅!”
明·张居正:徐姑娘慎言!老夫只是做了首辅应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