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体育馆当晚,气氛被炒到了顶点。
首映礼的红毯星光熠熠,但媒体和观众更期待的,无疑是那个争议中的名字——刀郎。
当主持人用略带激动的声音报出“下面有请特邀嘉宾,著名歌手刀郎,为我们带来他的经典歌曲”时,场馆内先是诡异地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欢呼。
陈然坐在贵宾席,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他看到前排一些衣着光鲜、自诩品味高雅的“圈内人”脸上那副便秘似的表情,心里简首乐开了花。
刀郎穿着朴素的夹克衫,抱着吉他,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微微鞠了一躬,便拨动了琴弦。
“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样的女人……”
粗犷而饱含深情的歌声,瞬间点燃了整个体育馆。没有复杂的技巧,没有故作高深的编曲,只有最原始、最能打动人心的旋律和情感。数万观众自发地跟着合唱,声浪几乎要掀翻体育馆的顶棚。
一曲唱罢,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那些之前在网络上叫嚣“低俗”、“农民歌手不配登上大雅之堂”的所谓乐评人,此刻要么尴尬地保持沉默,要么强颜欢笑地跟着鼓掌,生怕被周围热情的观众当成异类。
陈然心里暗道:“看吧,人民群众喜欢,你算老几?”
张意谋在后台看着这一切,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他这一步棋,又走对了。不仅成功制造了话题,更赢得了民心。
随后,《十面埋伏》正式放映。
牡丹坊中美轮美奂的舞蹈,仙人指路中章紫衣的惊鸿一瞥,竹林打斗的写意飘逸,都让观众们大呼过瘾。尽管故事内核依旧是张意谋式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人物动机也有些莫名其妙,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
视觉奇观,有时候就是票房的硬道理。
首映礼结束后,《十面埋伏》的票房果然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蹭蹭地往上涨。
这个年代,国内电影市场刚刚开始展现其巨大的潜力。自2000年起,由官方正式统计的第一部票房上亿的电影是主旋律影片《生死抉择》。但要论真正由民营资本参与制片,并且票房过亿,搅动整个市场风云的,还得是前年的《英雄》。那部电影,最终斩获了惊人的二点五亿票房,让无数圈内人看得目瞪口呆,也让张意谋“大导演”的名头,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持。
他是第一个成功吃螃蟹的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被市场认可的亿元俱乐部商业导演,而且是那种能让投资方赚得盆满钵满的导演。
从那时候起,张意谋在电影圈的影响力便如日中天。尽管许多坚守艺术阵地的老导演们对他这种“向商业妥协”的做法颇有微词,甚至嗤之以鼻,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只有商业片,才能真正推动电影产业化的进程,才能让整个行业看到真金白银的流入,而不是他们钟爱的小众文艺片和现实题材所能带来的。
《十面埋伏》从立项之初,就无人怀疑它会继续破亿。
事实也正如所有人预料的那样。
上映首周,票房便轻松突破三千万。
紧接着是五千万,八千万……
进入七月,暑期档正式拉开帷幕。由于相关部门的“国产电影保护月”政策,六月底到八月初这段时间,几乎没有好莱坞大片引进,《十面埋伏》唯一的竞争对手,那部讲述古希腊英雄史诗的《万达罗》,也己经上映了一段时间,风头渐弱,即将下映。
这就导致了《十面埋伏》在整个暑期档初期,几乎呈现出一种通杀的势头。
影院里,排片率居高不下;网络上,讨论度持续升温。
二千万,西千万,八千万……数字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
到了八月初,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十面埋伏》的国内票房,己经势如破竹地来到了一点三亿!
整个华语影视行业,再次因为一部票房过亿的影片而沸腾。张意谋用实打实的票房数据,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在商业大片领域的统治力。国师背后的男人,说话的声音愈发响亮,掷地有声,无人敢轻易反驳。
陈然看着这些新闻,心中并没有太多波澜。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商业片的成功,有其固有的逻辑和规律,张意谋显然是深谙此道的高手。
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八月中旬,一年一度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即将在首都召开发布会。
发布会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公布本届百花奖和金鸡奖的入围名单。
对于这两个奖项,陈然心里早有计较。金鸡奖以其专业性和艺术性著称,评委多为学院派和业内专家,他的那部小成本作《一闪一闪亮晶晶》,想要在金鸡奖上有所斩获,难度不亚于登天。
他的目标,主要还是放在百花奖上。百花奖更多的是观众票选,虽然近年来也逐渐增加了一些专业评审的比重,但总体而言,更接地气一些,也更容易爆冷。
“嘀嘀嘀——”手机传来短信提示音。
是公司的前台林晚晚发来的:“陈导,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那边刚刚发来邀请函,明天下午两点,在国际饭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入围名单。您要去吗?”
陈然回复:“去看看也无妨。”
他确实没什么太大的期待,就算能入围,估计也就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小奖项,比如最佳新人导演或者最佳新人故事片之类的,而且大概率会是百花奖这边给个安慰,但是陈然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最后一届金鸡百花奖了,以后这两个奖就要分开举办了。
第二天下午,陈然准时出现在了国际饭店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现场媒体云集,长枪短炮,闪光灯此起彼伏。各大电影公司的代表,知名导演、演员,也都悉数到场,场面颇为热闹。
发布会流程紧凑,主持人简单寒暄几句后,便首入主题,开始宣读入围名单。
先公布的是百花奖。
“……第三十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入围的有:《手机》、《惊情神农架》、《暖》、《玉观音》……”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被念出,台下不时响起一阵阵掌声。
陈然坐在靠后的位置,神色平静,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
“……最佳导演入围的有:冯晓刚,《手机》;……”
“……最佳男主角入围的有:葛游,《手机》;……”
“……最佳女主角入围的有:……”
各项主要大奖的入围名单陆续公布,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终于,轮到了一些相对“小众”的奖项。
主持人清了清嗓子,声音高昂了几分:“接下来,是本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新人故事片奖的入围名单!”
台下的气氛似乎比刚才略微轻松了一些,毕竟这个奖项的分量,远不如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导演那么重。
“入围最佳新人故事片奖的作品有——”主持人顿了顿,卖了个关子,然后一口气念道:“《我和爸爸》,导演徐晶蕾;《卡拉是条狗》,导演路学长;以及……《一闪一闪亮晶晶》,导演陈然!”
话音落下,现场先是一片安静,随即响起了一些稀疏的掌声。显然,对于《一闪一闪亮晶晶》这部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电影,以及陈然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在场的大部分人还比较陌生。
陈然的表情依旧没什么变化,仿佛被念到名字的不是自己一般。
果然如此,百花奖,最佳新人故事片。
一个意料之中的提名,一个无关痛痒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