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一个条件优渥的家庭。】
【在他小时候,一次郊游时,他偶然看到了一座美丽的园艺场,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和一串串的,他被这一幕深深震撼!】
【因此,他放弃了父亲为他规划的优越生活,选择进入西南农学院。】
【1953年,袁隆平以优秀的成绩从西南农学院毕业。】
【后来全国范围内爆发了灾难性的饥荒。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全国粮食短缺,百姓颗粒无收,难以果腹。】
【在那时,年轻的袁隆平亲眼目睹了这场大饥荒,亲眼见证了这场人间炼狱!】
一时间,在天幕之下,无数帝王的眼睛闪烁,拳头紧握。
面对饥饿,即使他们是至高无上的帝王,在这种情况下也显得无能为力!
一些曾经经历过饥饿的老人和中年人,更是纷纷双膝一软跪倒在地。
他们眼角含泪,脸上露出恐惧。
那些未曾经历饥饿的人,根本无法理解那是怎样的感受!
在天幕中,袁隆平看着这人间炼狱般的场景,内心震撼不已。
他开始奋笔疾书,查阅大量资料。
【袁隆平目睹了人间炼狱,他立下了誓言:要让中国人民吃饱,永不挨饿!】
【他明白,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必须培育出高产的水稻品种!】
【大面积推广后,增产幅度也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二十!】
【他将全部热情倾注于水稻研究,在此过程中,一株特别的水稻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种水稻不仅穗大,而且每粒都很!】
【灵感在他脑海中闪现,如果能人工培育出杂交水稻,那么粮食产量将会大幅增加!】
【因此,他必须突破水稻自花授粉的限制,袁老用手工一株一株地检查了田里的14万株稻穗!】
【水稻通常在夏日炎炎的中午开花,但为了让全国百姓能吃饱,袁老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
【他在烈日当头的正午,走进像蒸笼一样的稻田,在长时间的寻找水稻过程中,他被晒得黝黑!】
【1961年,在试验田中,他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
【自此,杂交水稻研究跨过了一个关键性的难关!】
伴随着天幕上的画面,许多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稻田中的闷热,他们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
-----------------
大秦。
始皇脸上满是复杂之情,“在正午时分独自进入像蒸笼般的稻田,逐株寻找十四万株水稻,这是何等惊人的毅力!”
“这样高尚的毅力,高尚的理想,值得本帝尊敬!”始皇看着天幕,首次用尊敬的语气说道。
身后的李斯和赵高脸上露出惊愕之色,因为在他们眼中,始皇自从统一六国以来,从未以这种语气对待过任何人!
但他们想到天幕中这位的成就,也不由得点头认同!
这位袁老,即便隔着两千年,他们也深感敬佩!
能让全天下百姓吃饱,放在大秦,这是值得被尊崇和供奉的伟人!
-----------------
【此后,袁老投入所有积蓄于杂交水稻的研究,长达26年的时间,与家人相聚甚少!】
【不止如此,为了加速研究,袁老一年四季都在奔波,从1964年至1969年,他共进行了三千多次试验,但均未获得成功!】
【1970年,袁老意外发现了一株形态奇特的野生稻,通过杂交后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遗憾的是,到了秋收时节,稻谷并未增产,反而稻草比平常多了七成!】
【外界传来各种质疑和谣言,甚至有人嘲讽道:可惜人不吃草,否则你这杂交水稻就大有用途了!】
-----------------
大明。
应天府内。
砰!
“这样的毅力,从十四万株稻穗中寻找,与家人相聚甚少,长达二十六年,只为了让全国百姓吃饱!”
“竟然还有人嘲讽!”
“是谁?朕要灭他十族!”
朱棣充满杀气,愤怒地说道。
-----------------
大秦祖龙:“支持!”
大汉野猪:“我也支持!”
大唐李二:“同意!”
众多帝王接连发声。
他们脸上充满愤怒!
不同朝代的百姓也怒目而视!
在他们眼中,像袁老这样的人物,绝不能容忍他人的诽谤!
他是为了天下百姓!
这才是真正的神明!
-----------------
天幕上的画面不停地播放着。
袁老站在人群中,面对着别人的嘲讽和讥笑,却丝毫不为所动。
他毅然转身,继续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去。
【尽管外界开始纷纷对袁老指指点点,但面对这些嘲讽和讥笑,他没有进行任何争辩!】
【1974年,袁老成功培育了“南优二号”,这次取得了显著成果。“南优二号”的亩产量突破了六百公斤,几乎是普通水稻的两倍!】
【这种水稻在大范围推广后,增产幅度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二十!】
-----------------
嗡的一声!
在咸阳宫中。
始皇的脑海仿佛被重锤击中。
他的思绪中不断回荡着一个数字:“亩产六百公斤!”
天幕自动将大秦和现代的计量单位进行了转换,使得始皇能够更清晰地进行比较。
一公斤等于两斤!
“本帝的大秦目前最高只能亩产两百多斤粮食,那还是在收成和天气都良好的情况下!”
“一旦天气不佳,一亩地甚至只能产出一百多斤!”
“后世真的能做到亩产六百公斤?”
“按照天幕的换算,那不就是一千二百斤吗?”
“这是大秦产量的六倍!”
始皇的双眼通红。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粮食一直是王朝稳固的基础!
大秦目前的粮食产量,他了然于心。
如果大秦能够达到亩产一千二百斤,那就能充足地供养全国百姓!
他的江山将更加稳固!
大秦的百姓也不会再有饿死之虞!
他嬴政,将能做更多的事!
始皇紧握拳头,随后又猛地放开。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所谓的“南优二号”水稻。
-----------------
大明。
朱元璋同样紧握着拳头。
“亩产六百公斤,一千两百斤!”
“这是大明朝产量的三倍!”
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农民出身帝王,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亩产一千二百斤的重要性!
粮食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即使一亩地多收几十斤,对整个国家来说也是巨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