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大秦朝廷需要养着数十万的士卒,楚王只需要承担十余万士卒就够了。
平时来看,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放在现在这么一个大争之世,这个国策的缺点就完全暴露了出来。
那就是楚王手上并没有太多的兵力,那些各大家族手中的家兵、士卒完全不受到楚王的控制。
哪怕是现在需要与大秦之间进行一场国运之战,楚王依旧得跟国内的各大家族进行商讨、交易,才能够让他们派出他们手中的士卒。
要知道可不是所有的家族都有那么长远的眼光,有不少家族可不愿意将他们手中的力量给交出来。
若是在给楚王他们一些时间的话,或许楚王还有时间来扭转楚国内部的局面。
只不过可惜的是,大秦并没有给楚国改变的时间。
那边的楚国还没来得及进行改革,这边的大秦就已经准备好伐楚了。
见此情况,楚王心中虽有些无奈,但也只能去面对。
此时绝不能让楚国发生任何的动乱,否则的话,估计还没等到大秦的士卒来到楚国,楚国自己就崩溃了。
作为楚王的他只能与国内的各大家族进行讨论、交易,希望他们可以派出一部分的士卒来由项燕统领,来守卫楚国。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国内的几个大家族还算有点长远的眼光,他们也知道他们现在的财富、权势全都是依靠着楚国这个国家才获得的。
一旦楚国没了的话,那么他们的权势、财富将瞬间消失不见,毕竟大秦可不会承认他们这些人,哪怕是承认也不会任由他们享受这么大的权势和财富。
因此他们纷纷派出了家族中的家兵,一时之间也凑出了二三十万人,加上之前的十余万人,一共四十余万楚兵北上准备抵挡大秦的讨伐。
但是即使有了这么多的楚军,楚王他们的心中依旧没有太多的信心。
秦兵战力雄天下的传闻早已经传遍了天下,所有人都知道秦军的战斗力对于其他六国完全就是碾压的状态。
人数对等都不一定能挡得住大秦的士卒了,更别说楚国的兵力还远远不如对方。
对于楚国来说,唯一能希望的就只有看老将项燕能否靠着天险壁垒守住防线了,这就是楚国唯一的希望了。
为了支持前线的项燕大军,楚王发动了国内所有能收集到的粮草送往前线。
只不过对于楚国来说,他们现在面临了一个与大秦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粮草不足。
几年的内乱,再加上对于大秦伐楚毫无准备,被大秦收购去了不少的粮食,导致了现在楚国粮食储备也有些不足。
几十万的大军,每天都要消耗天量的粮食,对于现在国库不怎么丰裕的楚国来说,完全就顶不住。
为了粮食的问题,这些日子的楚王也已经操碎了心,不停地在国内各大家族之中斡旋,筹措着前线所需要的粮草。
为了接下来的秦楚之战,无论是大秦还是楚国都在不停的做着各种准备。
但是作为始作俑者的苏阳呢?
作为当初的承诺,苏阳并不准备前往秦楚之间的战场,而是待在了咸阳城之中。
不过这不代表苏阳就可以闲下来,他也有他自己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