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屋里的人不多,
只有贾母、贾政和伺候的王熙凤是荣国府的,
贾琏宝玉他们都不在这里。
贾敬、尤氏、可卿都是宁国府的,
要说是外人就只有张道长和贾瑝。
如果有贾琏宝玉他们两个三炮或者是其他的丫鬟在,
贾瑝是绝对不会说这句话的,
毕竟造反这种事容不得半点差错。
就算是张道长,
贾瑝也在今天看的明白这位老道士对贾家的感情就是对家人一样了。
所以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才敢说出口,
他现在有贾敬的支持,贾政的默许,
贾代善贾代儒的支持,
更别说还有太上皇赐予的玉佩,
其实宁国府的位置已经稳如泰山了。
但他还是必须得到贾母的首肯,
因为金陵十二衩大部分都在西府,
这要是闹僵了以后怎么见面?
怎么给自己的系统收集功能添砖加瓦?
见到众人吃惊的表情,贾瑝叹口气道:
“二老爷每日与我畅谈,应当知道只凭借我对儒家典籍的了解和游学所知的杂学,通过科考成为举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算不中头名,但也绝对不会落榜!”
贾政点了点头,
他对于贾瑝的才学和‘人品’还是很相信的。
“是啊,所以我才说瑝哥儿你要不要考虑一下,考中举人之后在过了会试成为进士,再有贾家的助力,将来就算不能成为军机大臣,瑝哥儿你也有机会成为六部之首!何苦去要接劳什子爵位去?”
贾母的脸色更黑,
却也没想到小儿子对贾瑝的能力这么肯定!
贾瑝叹了口气说道:
“若说往前十几年,怕是我就算有惊天之才也无法考中举人的,这一点老太太和敬大爷应该都知道。也幸好我生的时候好,这些年贾家虽然低调了些,可太上皇也不忌讳贾家了。所以我平时苦读也是为了抓住这个机会!”
“但如今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太上皇和新皇的旨意看似相同,但其中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显然是太上皇想要再次抬举贾家,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想来也不是什么好事。王家舅老爷不是说想要二老爷帮着参谋京营节度使么?我猜多少与之有关。”
贾母听到贾瑝前面的话,
心里也叹了一口气,
心说这瑝哥儿都明白贾家的处境,
偏偏大儿子和小儿子不知道,
也‘明白’了贾瑝这次入京是真的为了科考。
但听到后面的话,
顿时脸色一沉的说道:
“政儿!京营节度使的事情?到底怎么回事?”
贾政将王子腾的请求说了一遍,
贾母气道:
“从宁荣二公时,这职位就是咱们贾家东府的!当初你们瞒着我将这官职转到了王家,说是姻亲担着总比外人担着好!后来他升迁了,这职位一直空着。在这空当里你们不想着承祖业,竟然还想再送出去!”
贾母是真的气的肝疼!
当初王夫人嫁进贾家的时候还是很老实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敢动小心思了?
不就是王子腾拿到京营节度使的职位之后么!
在到王子腾升任了九省统制之后更是底气足的很!
那腰板硬的还以为她哥是皇帝老子呢!
如今王子腾回京卸任以后一直也没有新的职位安排,
王夫人才老实了一点。
如今自己的小儿子竟然还要把这个位置让出去?!
这是巴不得那个‘好儿媳’多和自己作对?!
看到贾政诚惶诚恐的跪下,
王熙凤和尤氏可卿也赶紧跪了下去,
贾瑝在一旁无奈的说道:
“老太太,这事倒是怪不得二老爷身上,而且这事也成不了。但这件事也很是麻烦,如果是我承爵,那么这个职位就要落在我的身上。而且之后怕是要用我做什么事,可太上皇已经老了。”
“新皇登基三年,虽然根基未稳,但这是早晚的事情。太上皇应该是在担心着什么,这才随手从幸存的贾家人里点了我。最大的麻烦不是以后,而是现在。太上皇也知道自己老了啊!要不然也不会让老神仙研制新的金丹了。”
屋里的众人再次愣了一下,
随后纷纷明白了贾瑝之前为什么那么说。
太上皇的确是老了,
但也就因为老了他才不用顾忌更多了!
贾家要是听话还好,
要是不听话随时都有可能被收拾!
这些勋贵之家可没有一个是干净的,
甚至有些家为了让太上皇放心而自污。
这种情况下,
贾家真的没有选择了!
张道长看着掌控全场的贾瑝,
心里更加确定了贾瑝就是惑星,
而且还是早就有所准备的惑星!
要不然哪家的公子会招收这么多的好手以一当十?
哪家勋贵的公子会有如此精湛的枪法?
他倒是没觉得那些亡命徒是贾瑝的人,
毕竟当时的厮杀之惨烈他是亲眼所见的,
而且先入为主的认为是太上皇或者是乾庆帝来灭口了,
不过是让贾瑝恰逢岂会罢了。
但他很肯定一件事,
那就是贾瑝想要宁国府的爵位!
方才说的这些话虽然都有道理,
但也遮掩不了贾瑝的心思。
想到贾家、想到自己要被‘灭口’、想到宝玉,
张道长开口说道:
“瑝哥儿说的倒是不错,现在的太上皇已经有些......本就是天下至尊,哪里容得臣子拒绝?若是顺从还好,若不然太上皇怎么会让贾家好过?”
听到张道长也这么说,
贾母彻底放下了原本的念头,
看着还有些不情愿的贾瑝,只能开口安抚道:
“老婆子知道你是个好的,不仅勤学苦读,还有这般的见识。你也说了太上皇不会允许你不答应的,如今虽然没了科举清贵的路,但贾家宁国府的爵位也不是谁都攀的上的。更何况你有武艺在身,有京营节度使的位置也未尝不能一展抱负!”
随后张道长也跟着‘劝说’了几句,
贾瑝这才终于‘放下心结’答应了下来。
那一刻最高兴的不是贾瑝,不是张道长,
而是可卿!
就在可卿心中欣喜的时候,
外面忽然有个丫鬟说道:
“老太太,外面来了一个道士,说是老神仙的道友,道号玉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