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7章 启程

红楼:风流国师 春眠秋憩 4340字 2025-07-10 02:57

次日清晨。

在一阵鸡鸣声中,苏玄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准备起床。

旁边装睡的香菱连忙起身穿衣,说道:“公子你等一下,我伺候你更衣洗漱。”

香菱脸色羞红,有点不敢抬头看苏玄。

昨天公子怕她冷,硬拉着和她睡在一起。

她一开始还挺害怕,结果公子只是亲了她半个时辰,就抱着她睡着了。

香菱抿了抿仍有些红肿的粉唇,轻松之下又莫名有些遗憾。

不多时,厨房送来早饭,和小香菱用过后,苏玄就去正堂见福伯。

苏玄刚走过仪门,就见福伯笑呵呵地坐在梨花木椅子上喝茶,看来赵虎己经和他谈过了。

看到苏玄过来了,福伯欣慰地笑道:“嘿嘿,你小子现在了不得了,为人处事有一套章法了。”

“看来振兴苏家的夙愿要在你这辈实现了。”

“振兴苏家?”

苏玄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莫非苏家曾经是那个世家大族?”

福伯拍了拍脑袋,哎呦一声。

“我这一年多来忙糊涂了,忘记跟你说了。”

“我们苏家以前也算声名显赫的世家大族,祖上也是阔过的。”

“是苏东坡那一脉吗?”

苏玄有些期待,插嘴道。

“咳咳……不是。”

福伯呛了一口水,开始讲述苏家的过往。

“你高祖父原来是姑苏一良家子,跟随太祖,太宗两代皇帝驱逐鞑虏,克定中原。后天下大平,太宗皇帝恩赏苏家世代执掌禁军,护卫宫门。”

“苏家在北邙山的那庄子就是开国那时候太宗皇帝赏赐的。”

“可惜突遭横祸,你祖父卷进夺嫡之争,苏家获罪,无奈搬出京城避祸,苏家自此开始没落。”

福伯脸上流露出对苏家鼎盛时期的向往和对现在苏家没落的惋惜。

不过目光瞥到苏玄,心中不由振奋。

“老爷早逝,苏家世代单传,现在担子就都落在你身上了。”

苏玄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福伯宽慰道:“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自己要是不成,大不了多生几个儿子,为苏家多添点香火,就是大功一件。”

“那丫头,可还满意?”

苏玄对一脸姨母笑的福伯有些无语,他是那么急色的人吗?

福伯调侃完,沉声说道:“你去金陵这些天,老头子我也没闲着。”

“知道这次多半不成,我把家中的产业整理了一下,能卖的都卖掉了,就留了一些田产和两个铺子。都折成银子,总共得了个三万两。”

“这些你带一半进京,五千两还置办东西,留个一万两给我在苏州老家应对不时之需就行。”

苏玄诧异地问道:“福伯,你不跟我一起去吗?留在老家干什么?”

福伯扶了扶身子,苦笑道:“我这都一把年纪了,老骨头哪里走的动。”

苏玄辩驳道:“不碍事的,我们这一路走的是水路,不坐颠簸的马车。”

“再说,你不去,谁帮我料理庄上的事务,别人我可不放心。”

福伯仍坚持己见道:“我走了谁看家?谁逢年过节给老爷,老太爷烧纸?”

“庄上的事,我会让阿贵帮你料理的。他虽然木了点,但这些事还是能办好的。”

阿贵全名王贵,是福伯以前收养的儿子。

苏玄见福伯态度坚决,也不好再劝,只得作罢。

午后,李义也从扬州赶回来了。

苏玄知道后,就把他叫到自己院子里议事。

苏玄道了一声辛苦,便问他分别之后的情况。

李义咽了口唾沫,神情兴奋地说道:“公子,跟你分开后,我们兄弟几人跟着夏大人去江北大营报了军功,领了赏钱,足足有一千两银子啊,待会拿给你,你分给弟兄们。”

苏玄笑道:“你们有的人的军职也升了一级吧?”

李义笑道:“那是,我和老赵现在被提拔为百户了,其他兄弟也升了一级,这也多谢公子把自己的斩获分给我们。”

苏玄摆手道:“都自家兄弟,不用那么客气。”

“转去神都的手续办的怎么样?”

李义听到这个,话匣子也打开了。

“公子,你不知道,一开始我们提着倭奴的首级去的时候,那些怂包还对我们客客气气,后来领完赏跟他们说这事,就对我们爱搭不理的。”

“后来还是夏大人出面,才办成这事儿。”

“狗娘养的,吃臭蛆的的死丘八!惯会看人下菜碟。”

苏玄摸着下巴,分析一通。

看来这个夏雨来头不小,应该就是天子爪牙——锦衣卫。

那位陈大人极有可能是钦差大臣,来监察江淮盐务的。

这江南的水可真深啊!

皇帝的人刚到,这边就得到消息派人刺杀。

江南这些士绅胆也真肥,为了抗税竟然敢勾结倭寇!

那林如海的死会不会有人为因素?

苏玄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小,看来进京途中要去扬州衙门拜访一下。

这样不仅到神都洛阳后可以获得黛玉的好感,还可以多了解些江淮盐务。

将来,他得到崇明帝重用后,插手江淮盐务也有些头绪。

李义见自己讲了半天,自家公子沉默不言有些不自在。

“你拿着那六百两去码头租二十条货船,剩下三西百两都拿去和兄弟们喝酒吧!”

“这些船要尽早备齐,我们十天后进京要用。”

苏玄感觉了解得差不多了,就吩咐他一件事,打发他去干。

李义有些诧异,搬家三五艘就够了,哪里用得了这么多,但他不像赵虎事那么多,就没多问,应声走了。

之后的十天里,苏家上下都热火朝天地忙着搬家事宜。

江南自古是鱼米之乡,苏州更是紧邻太湖,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名,粮食价格也不贵,一担大米才六钱银子。

赵虎很轻松地以低价买来了三千担粮食,还有一些油脂,干菜。

在一切都安排妥当后,苏玄牵着香菱的的小手,带着几个小厮,二十个军汉和十几个巧匠在福伯不舍的目光出发了。

临走前,福伯还拉着香菱交代事情。

苏玄问香菱说了什么,她也不说,只是红着脸,呆呆地拽着衣角。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