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三袋红糖后,林汐就将设置改成白砂糖。
按照糖坊一根甘蔗对应一袋500g糖的出货率,制作在荆江渡口镇售价在20文左右一小罐的红糖未免有些不划算。
如果拿去做红糖发糕,这一斤红糖搭配三斤面粉,能切出八块发糕,三袋红糖最后只得24块,若是愿意切的小些,倒是能多卖几份。
可在勉强温饱有点余钱的镇民真能花5文只买小小一块填不饱肚子的红糖发糕吗?倒不如留着给家里人吃。
“这红糖咱不卖,就留在家里吃吧。”
系统出品的红糖,质量上佳,补气血的效果应当也相当不错,这家里有一半都是女人,三袋红糖也不多。
林汐早就注意到李秀芳和林素禾蜡黄的脸色,在古代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生孩子,身体应是亏损的厉害。
勉强吃饱饭,哪怕还能有些山里的野物作为肉菜,可还是很少,一家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营养不良的症状,包括她。
明明刚吃了面疙瘩汤,和成年人一样大的一碗,肚子己经吃的饱饱的,可那种对于食物的渴望还是很强烈,恨不能撑破肚子那种吃法。
若非清清楚楚的记得自己上辈子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林汐当真会怀疑自己上辈子是饿死鬼投胎来的。
她需要摄入更多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不只是她,林家人都需要。
林汐看了眼xx物语系统内的猪圈和小猪崽子价格,二十两银子的猪圈和200文一只的小猪崽子,购买猪圈还是购买小猪崽的前提,她得奋斗许久才能赚到这笔钱。
二两银子己经是林家人需要咬咬牙才能拿出来的钱,二十两银......林汐有些犹豫的看了林怀山两眼。
投资赚钱再用赚来的钱扩大投资然后赚更多的钱,就算是现代人也有相当一部分会因为风险却而止步。
“小汐,怎么了?”
“阿爷,能不能先借我二十一两银子吗?”
听到这个数目,林家人皆是吓了一大跳。
林素禾忍不住出言劝阻:
“小汐,你知道二十一两是多少钱吗?”
在冀州时一副能够卖出二十一两银子的绣品她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来绣,今时不比往日,她的一副绣品在这南方地界早己卖不出那时的价格。
他们一家一年要很努力也才能攒到二十两左右,离家近的田地一共就那么多,早买早安心,林家每年攒了银钱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买地。
“二十一两纹银,己经足够在咱们林家湾买一亩上等水田。”
刚逃荒过来那三年开荒的土地算是林家村人自己的,后面再想要,就算是一片需得自己开荒的荒地,也得出钱购买才能动手,私自开垦若是被人举报,又会被官府扒下一层皮,搞不好还有牢狱之灾。
“一亩上等水田?”
她还是有些低估了这二十一两的购买力,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林家也是传统的耕读之家,买地种地赚钱再买地,可以说林家人支持林汐和林牧一起出去做买卖,也是为了买更多的地。
只有拿到官府出具盖了戳的地契,一辈子老实种地的农民才会有自己这一辈子没算白忙活的感觉,分给孩子们的土地才能和当初父母辈分给自己手上的一样多,后辈不会因为短期内添丁进口吃不饱饭。
“小汐,先说说,你要用这二十一两纹银做什么吧。”
作为一家之主的林怀山见林汐理解了这二十一两银子的意义,才开口询问。
“二十两纹银换成猪圈,一两银子买五只小猪,若是还能给我两百文,那一共能买六只小猪。”
林守耕和林牧对视一眼。
“猪圈?小汐,这猪圈我和阿牧可以一起搭建一个出来,这二十两纹银换猪圈实在有些不值当。”
自己建,就算搭上材料费,最多也就花上个二两,哪里花的了二十两。
林汐摇了摇头:
“不行的。”
毕竟是一大笔钱,林汐说的这猪圈实在不划算,林怀山最终没有松口,这也不算出乎林汐的意料。
她得想办法多赚点钱,昨日的酸菜饼子都是她大伯娘一个人在做,夏天在厨房干活,是相当辛苦的事情。
李秀芳正准备回厨房和面继续做那酸菜饼子,林汐喊住了她:
“大伯娘,这次优先购买了肥料,下次赚的钱,我会先给你的,抱歉。”
从零开始的创业,她的启动资金也是大伯娘支持的呢。
抛开原身的情感残留不谈,对林汐而言,这个家中,从感情上来说,她对大伯娘李秀芳最为亲近。
有些英气的眉眼染上笑意,李秀芳轻轻摸了摸林汐的小脑袋。
她知道,这孩子从中毒醒来之后就很是不同,在林汐展现出‘神力’的时候,她恍然间明白了原因。
如果一个孩子能从那鬼门关走过一趟,有些了不得的机缘或者变化也是应该的。
林汐看上去年龄虽小,偶尔行为还很幼稚,但她露出的眼神、表情、言行都更像是成熟的大人。
他们一家都在尝试着还是将林汐当作家中最小的孩子对待,就像从前那样,但在面对‘重新活过来的林汐’时,总会不自觉的将她当成大人对待。
这么说很奇怪,但李秀芳的感觉的确如此。
和地府有关的传说里,有那么一面神奇的镜子,死去的灵魂能在那面镜子前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李秀芳有些怀疑,林汐变成这样或许是过鬼门关时去照过那镜子,走时又带着记忆回来的。
“好孩子,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呢?你先买肥料那是正经事,不必和大伯娘说抱歉这种话。”
“我去把那酸菜饼子做了,小汐你再想想还能做些什么赚钱,有你说的那什么‘空间’在,反正也不会坏,多做些可以放着慢慢卖。”
游戏和系统难以解释,林汐只能将系统仓库解释为'某种空间',可以存储并且保证放进去的食物不发生任何变化。
这倒的确是,别说是50个饼子,就是存500个饼子也使得,荆江渡口镇像陈氏这样大的过路商船不是天天有,但每隔一段时间总还是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