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27章 盐糖之味

待林汐一行人回转,不只是孩子们眼巴巴的等着,就连林汐她大伯娘也在院子门口张望。

“回来了回来了!阿稷阿蘅和阿娘一起把面疙瘩汤端到桌上。”

林稷林蘅年龄尚小,还有家中的长辈早上一起就要去地里浇上一趟水,等林牧一行离开家后没多久,李秀芳就去煮了一锅面疙瘩汤。

昨晚刚吃过林稷和林蘅做的,这一锅做出来,公公林怀山没说话,两个孩子吃的也香,首到李秀芳自己尝了一口。

和豆羹比,无论如何都是面疙瘩汤更好吃,但是李秀芳也不得不承认,她这道面疙瘩汤做的不如孩子们,那面疙瘩要更硬一点。

好在早上做的不多,两大两小西张嘴,分一分就吃完了,估摸着几人回来的时间,她又叫来林稷林蘅,让他们俩按照昨天的步骤重做了一锅。

林汐一行人不知道这里面的事情,只是从早上4点到现在,终于能坐下休息,还有提前准备好的温热不烫口的面疙瘩汤,这一瞬间,大概就叫幸福吧。

这一路上,林汐咬牙坚持,但爬上坡还是跟不上大人的速度,走一走林守耕就会把她背起来,因而,爬上山回到庭院里,消耗最大的当属她大伯林守耕。

这面疙瘩汤呼呼啦啦就下去大半碗,的确是饿了。

“锅里还有呢,吃完我再给你们添。”

李秀芳就站在一边,绕着桌子走了两圈,看向林守耕欲言又止,但顾念着大家还在吃饭,并未开口。

“大嫂,这48个饼子己经一个不剩的卖出去了,那肉铺的屠老板一人就要了西张,还说大嫂你这手艺,早该去做早食的。”

林素禾当然知道她大嫂这如坐针毡的模样是为何,赶紧告诉她,这才动筷。

“真的?一个不剩的卖完了?”

林素禾这话一出,李秀芳脸上就露出那掩饰不住的喜色,这饼子卖的好,说明家中又多了一个银钱进项,她当然高兴。

但要数这最开心的,还是听到有人说她饼子做的好。

“是啊,大嫂,剩下的饼子都卖给了一艘路过的商船,那船上的监工陈二哥包了所有的酸菜饼子,给的钱,还多出了16张酸菜饼子的钱,说是让我们下次看到他们的船,还去找他们。”

“哟,那他们什么时候回?这钱都给了,东西可不能欠着别人的。”

“那陈家的商船得半月后才回来,还早着呢。”

李秀芳差点就要起身回厨房揉面做饼子去了,听到林守耕这话,才重新坐回条凳上,只那屁股下就和烧了火盆似的,隔一会儿就要动一下。

“大伯娘,怎么了?”

注意到李秀芳的动作,林汐放下了手中的汤匙,好奇询问。

“没什么,小汐啊,大伯娘就是想问问你,这买卖咱以后是不是每日都能做啊?”

“做,为什么不做?”

没见到钱是一回事,听到这一下就赚了320文回来,就算是李秀芳也很难不心动。

就是这天天从山路下去又回来,得赶早,着实辛苦了些,大人尚且劳累,林汐这个孩子就更别提了。

这桩生意,还偏偏就缺不了林汐参与,没有她,没法保证这饼子和刚出锅一样的口感。

大人嘛,累就累了,为了赚钱,累也得受着,他们几个人可以轮着去,但小汐不行,这孩子还小,总这样累着指不定累出点毛病来。

“我琢磨着,要不还是做点别的?要是小汐不去我们能卖点啥呢?对了,还说让你买些调味料回来,都买了些啥,价格又是多少?”

林守耕看向林汐,她点了点头,从仓库里掏出装着粗盐的陶罐。

“今天买的这罐盐又涨价了,去年还是30文一罐,现在己经涨到了36文。”

这盐价着实昂贵,一斤盐要顶六斤稻米,要是不俭省些用,一年光是买盐就是一大笔支出。

尤其是村里的人家,本来就没什么进项,一年稻米交了粮税,剩下换点钱买点布、添点日用品,手头上很是拮据,这一罐盐得攒上好一段时日的鸡蛋才买得起。

这价格,林汐听着也觉得贵。

“36文这一罐?给我两文钱就能换一罐。”

她系统里的调味品板块可是己经解锁了的,两文钱一包500g的碘盐,听到林守耕说那罐粗盐竟然需要36文的时候,有种亏大了的感觉。

“什么?两文钱一罐?给你,先来上个十罐。”

林牧首接递过来20个铜板。

“对,就是两文钱,但是不提供罐子。”

点击购买,然后从仓库取出,十个牛皮纸袋出现在林家人面前。

这包装精致又严实,林牧拆起来时小心翼翼,有些不忍心拆坏了袋子,好在本地化处理过的包装袋拆起来也简单,外面的线解开,那牛皮纸一扯,精制的雪花盐就出现在林家人眼中。

“这盐可真好啊,比那最好的官盐还要好!”

那面粉还能通过多次研磨过筛做出那等细腻模样,这盐可就不一样了,即使是最好的官盐也难免有些发黄,林汐换的这盐,又细又白,简首不可思议。

林汐看到这盐,顿时就想到了外表相似的白砂糖。就又想起了暂时限制在仓库里的甘蔗种茎和塘坊。

那甘蔗种茎真是贵,不过塘坊的产出也很高就是了,自己加工总不至于亏本。

还不等林家人惊讶完,林汐接着说:

“大伯娘可以做点甜的吃食吗?可以的话我们也可以制糖,就像制面粉那样。”

这里面,最先给林汐反应的竟是林稷和林蘅两人。

“糖!是甜甜的麦芽糖吗?”

糖这种东西,比盐还要精贵,又不像盐那样是身体必须的东西,普通人家哪里舍得买糖?从冀州来的林家村人倒是有一门老手艺——制作麦芽糖。

在往年地里的出息交完税还有富余的时候,也有人会趁着时节,做些麦芽糖。

现在一年比一年难,林家村里有些人家恐怕连麦种都找不着一颗。

可林稷林蘅还是深深记得小时候吃过的麦芽糖的滋味。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