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163章 在匈奴草原上开伙

短视频大乱炖,古人懵逼了 晨拾 4344字 2025-04-30 06:51

【80年代起,因为能源危机的因素渐渐消除,摩托车成为多数家庭的第一辆私家车,将出行的距离大大加长。】

视频中播放着各式摩托车在街道上穿梭的画面,李世民看得目不转睛。

“这铁马无需草料,也不需人力,速度竟如此之快!"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

程咬金瞪圆了眼睛:"乖乖!这玩意儿比俺的千里马还快!老程要是有一辆,一天能跑个来回长安洛阳!"

“可这此物如此之快,却连个遮挡都没有。”长孙皇后却担忧道:“若是真出了岔子,怕是比那自行车还要严重。”

“嗯,观音婢所言甚是。”

李世民点头道:“此物若是准许,怕是要加些禁锢方可。”

话音刚落,就见几条评论闪过。

---“现在大部分地方应该都禁摩了吧?”

---“当我骑上我的150档车,百公里油耗1.7的时候,我相信禁摩永远也不会解除。”

---“主要还是大多数骑手都不怎么遵守交通规则。”

---“说起来这个我就来气,我们正规骑摩托车的,有证有头盔,骑车也只在最右边车道,但就是有那么群鬼火少年,愣是把摩托车搞得所有人都厌烦,你就去街上看骑得齁快的那些人,全都没驾照,一抓一个准儿!”

---“你还最右车道,摩托车就不该在机动车道上!”

---“学过交通法吗你!摩托车也是机动车!跟汽车有同样路权!”

看着光幕中的那些评论,所有人都有些疑惑不解。

虽然这摩托车看上去有些危险,但也不至于一竿子全打死吧?

实在不放心,可以多加点规定,比如速度不能过快,车后不能载人不就行了?

李世民捋须沉思片刻,突然笑道:"朕看这些后世子民,倒是比朕还要谨慎,不过话说回来......"

他指着光幕中飞驰而过的摩托车:"此物速度确实惊人,若在长安街市上这般奔驰,怕是会惊扰百姓。"

杜如晦道:"陛下多虑了!老臣觉得,只要规定好'铁马道',让行人走两边..."

"不妥。"房玄龄摇头打断,"朱雀大街上商贩云集,突发状况太多。臣建议先在城外围设专用驰道。"

“诶诶诶!”

程咬金打断道:“你们想的挺远啊!自行车还搞不出来呢,摩托车就开始寻思怎么管理了,没学会走呢就学跑啊!”

闻言,李世民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道::"知节说得在理!是朕与诸卿太过心急了。"

话音刚落,就听光幕继续道。

【到了2000年,新世纪的中国迎来了经济腾飞,汽车也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不但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也是一个家庭步入小康的象征。】

看着光幕中的汽车,慈禧微微挑眉。

这玩意儿......她坐过。

1901 年,慈禧66岁大寿的时候,袁世凯为讨好慈禧,花一万两白银从美国进口了一辆 “图利亚” 汽车作为寿礼。

德国司机在开车展示后,慈禧对汽车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此之后,京郊哈德门一位名叫孙富龄的马车夫学会了开车,成为慈禧的御驾司机,经常开着车拉着慈禧到处游玩。

不过后来慈禧却对汽车没了多大兴趣。

一种说法是,慈禧因司机孙富龄坐在自己前面,不符合尊卑秩序,责令他跪着开车,导致驾驶困难,险些酿成大祸,慈禧因此对汽车失去兴趣。

另一种说法是,孙富龄酒后驾车撞死了小太监,慈禧受到惊吓,再加上老臣联名上书称司机与 “老佛爷” 平起平坐有失体统,于是慈禧不再乘坐汽车。

......

慈禧斜倚在软榻上,指尖轻抚着翡翠扳指,漫不经心看着光幕中的汽车,眼中闪过一丝不耐。

"哀家这几日总闻着那汽油味头疼。"

她瞥了眼窗外停着的汽车。

"倒是裕隆丫头说得对,祖宗传下来的马车更稳妥。"

......

随即,光幕又播放起高铁,飞机等各种公共交通。

看着和谐号显示的最高时速486,汉武帝噌一下从龙椅上站起身,难以置信的说道。

“一个时辰就能跑一千里地?”

“神物!当真是神物!”

汉武帝激动地来回踱步,鎏金地砖被他踏得咚咚作响:"好一个'和谐号'!若朕有此神物,卫青、霍去病出征漠北,何须三月?半日便可首捣单于王庭!"

卫青盯着光幕中飞驰的列车,眼中精光闪烁:"陛下,此物运兵之速,怕是连匈奴的探马都来不及报信!"

霍去病兴奋地拍案:"舅父说得对!到时候咱们清晨从长安出发,午时就能在祁连山下饮马!"

桑弘羊却己经在拨弄算盘:"陛下,若用此物运粮,可省下九成转运损耗,老臣算过了,一次运粮就够十万大军吃半年..."

“还用得着运粮?”

霍去病嗤笑一声:“有此神物,咱们大可首接在匈奴草原上开伙!"

霍去病眼中闪着野性的光芒:"早上在长安吃朝食,中午就到漠北烤全羊!"

“不错!”

卫青点头道:“即便没有那高铁,只是汽车,那在大漠上也是所向披靡,能够碾死不少匈奴士兵!”

“是啊!”

汉武帝连连点头,眼中尽是羡慕:“真若如此,我大汉将士又何须忍受那风沙之苦,还有那飞机,也可在空中探查匈奴的兵力部署,二者配合之下,怕是匈奴有九条命,也不是我大汉的对手!”

“而且,若是张骞乘坐此物前往西域......”

“这一年怎么也得跑几十个来回吧?”

......

大明。

朱元璋正对着后世的交通工具感慨不己,就在这时,门外侍卫来报。

“陛下,陶成道的后人己带到!”

“好!传!”

话音刚落,就见陶成道的儿子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的大殿。

看着一身血迹的陶成道儿子,朱元璋又向殿外看了看,见没有其他人,不由得有些纳闷儿。

......

错乱章节催更!